2008年12月31日星期三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2008年度十大热门文章

2008年是不平静的一年,全球金融危机、北京奥运会、美国总统大选、中国四川大地震等事件都引起了全世界的深切关注。让我们来看看《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的年度十大热门文章,了解一下读者关注的热点: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年度十大热门文章

1 中国09年面临更大政治压力(12月10日)
为了纪念世界人权宣言颁布60周年,中国303名各界人士签署了一份称为“零八宪章”的公开信,呼呼中国政府实行政治变革。一些签名者已遭到政府拘捕。

2 中国首次太空行走有政治目的(9月25日)
中国航天员进行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太空行走,标志着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的一个里程碑。中国的太空事业正迅速发展,日渐向美国和俄罗斯发起挑战。

3 西方媒体提高对华批评声调(8月15日)
西方媒体和中国官员围绕中国政府在北京奥运会的具体做法你争我辩,反映出双方在对中国政策的评价上分歧进一步加深。

4 胡佳终难逃牢狱之灾(4月4日)
胡佳,中国的艾滋病防治活家、人权活动家和博客作家,被北京市法院以颠覆国家政权罪和诽谤罪判处3年半监禁。

5 贵州瓮安县学生死亡事件引发骚乱(6月30日)
据一个人权组织及目击者称,在中国贵州省瓮安县,愤怒的村民放火焚烧公安局和政府办公大楼,并推翻车辆,以抗议官员对一名十几岁学生死亡事件的处理方式。

6 藏区不满情绪在积聚(6月6日)
在西藏首府拉萨爆发骚乱近三个月之后,中国安全部队依然在努力控制西藏高原上的反政府情绪。

7 中国股市底在何方?(4月1日)
中国股市跌势惨重,在沪港两地同时上市的股票中,有几只股票的A股价格甚至低过了H股。这不但打破了人们对大陆股市的传统看法,或许还能启示人们到哪里寻找能够抄底的股票。

8 一批新面孔即将进入中国国务院高层(3月3日)
即将召开的中国全国人大会议将重点审议国务院一系列人事任命,并讨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在国务院副总理一级和部长级官员中将出现许多新面孔。

9 中国救市措施有过犹不及的风险(9月19日)
从短期看,中国政府的救市措施已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沪市周五上涨9.5%。但长远看来,这些举措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不管从中国证券市场的基本面前景来说,还是从中国政府希望经济朝市场驱动型发展的愿望来说。

10 中国限制震区抗议活动与媒体报导(6月4日)
中国官员周二取缔了在地震中失去子女的家长们进行的抗议活动,警方至少驱散了一次示威活动,并试图阻止媒体进入其他受灾城镇。

2008年9月28日星期日

大秦铁路完成3亿吨年运量目标 创重载铁路奇迹

罗强烈 周伟
3亿吨!这是迄今世界上一条重载铁路创造的年运量最高纪录。

2007年12月27日3时58分,随着28509次货运列车从茶坞站开出,采用世界先进重载技术装备的现代化煤炭运输大通道——大秦铁路,提前4天完成3亿吨年运量的目标。中国铁路勇攀世界重载运输技术高峰,从此新增了一座闪光的里程碑。

在具有80多年重载运输历史、拥有120多个成员的世界铁路大家庭中,中国人掌握铁路重载运输技术仅仅十几年。全长653公里的大秦铁路,继2003年运量实现1亿吨设计能力后,成功地依靠自主创新,各大系统奋力攻关,连续4年实现了年增运煤炭5000万吨,相当于新建两条同等运力的双线电气化铁路,创下了铁路运营密度、运输效率、干线年运量等多项世界之最。

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是一个奇迹。它高高地举起令世人交口称赞的重载铁路“中国牌”。

两万吨煤炭重载列车从头走到尾,2800米,比绕天安门广场一周还多40米

煤都大同,里八庄煤炭装车基地。玻璃房子般的煤炭装车集控室里,全神贯注的工人在专注地操作电脑控制的装车程序。一节载重80吨的铝合金C80型车厢,只需56秒就装满了煤炭。一列空车徐徐开进装车线,只要1小时46分,两万吨重载列车就能满载而出。

秦皇岛港,世界最大的煤运港口。现代化翻车机稳稳接入满载煤炭的货车,缓缓转动180度,240吨煤炭翻江倒海般流入地下煤仓。几秒钟后,卸空的车厢稳稳落地,鱼贯而出。地下煤仓的煤炭,通过传送带源源不断地输往选煤厂、登上泊在码头的货轮。

记者驱车行驶在大秦铁路沿线公路上,一幕颇为壮观的情景映入眼帘:一前一后两台“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前拉后推着220节亮丽的银色车厢隆隆前行——每节车厢装满煤。沿着两万吨煤炭重载列车从头走到尾,2800米,比绕天安门广场一周还多40米。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之一。铁路以运量大、速度快、成本低、全天候、环保减排的运输优势而著称,不但是我国综合交通领域的主力军,也是国家电煤运输的主攻手。大秦铁路的上游连接着煤炭储量达6000多亿吨的货源地,下游连接着世界最大的煤炭外运港口——秦皇岛港。它为全国4大电网、5大发电公司、10大钢铁公司、368家电厂和6000多家企业输送生产用煤,同时把温暖送进千万家。

2004年,铁道部统筹规划,明确提出大秦铁路实现年运量4亿吨的发展目标。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亲自主持研究大秦铁路扩能方案和技术装备创新实施方案,并登上机车驾驶室,全程添乘大秦铁路两万吨试验重载列车。

大秦铁路依靠内涵挖潜、自主创新等措施,精彩实现了铁道部制定的每一个阶段性目标:2004年,1.5亿吨;2005年,2亿吨;2006年,大秦铁路实现年运量2.5亿吨;2007年,大秦铁路再增运5000万吨煤炭,实现年运量3亿吨目标。

1年运输3亿吨煤炭是什么概念?这些煤炭,可为国家生产1.5亿吨钢铁或1.95亿吨化肥,可满足全国3亿城镇居民1年的生活用电所需。如果把3亿吨煤炭装满我国铁路载重量最大的C80货车(即每节车皮装80吨的货车),车辆连接起来累计长度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周还要多5375公里。

“我们就是要瞄准世界铁路重载技术装备制高点,进行自主创新,一开始就站在高起点上”

发展铁路重载运输需要应用多项科技手段,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制造业水平的综合实力,是国际上公认的铁路运输尖端技术之一,代表着铁路货物运输领域的先进生产力。记者注意到,有报道称,美国民用和国防工业的许多关键技术,都直接来自于对阿波罗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作为一项高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重载铁路也具有这样的技术带动作用。大秦铁路集纳了钢铁冶金、机械加工、车辆制造、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电力牵引技术等多学科的成果,成为我国技术经济综合实力的代表。

20世纪20年代,重载铁路在美国首次出现。当时,美国东部的煤矿与铁路合作组成总重量约1万吨的单元列车,将整列车煤炭直接送往发电厂或港口,中途不经过任何编组作业,堪称高效。目前,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俄罗斯、巴西等国家,重载运输极大地提高了铁路劳动生产率。

面对世界铁路重载运输比较先进的技术装备,面对国民经济发展不断增长的运力需求,中国铁路怎么办?大秦铁路怎么办?

“我们就是要瞄准世界铁路重载技术装备制高点,锁定当今国际上最先进、最成熟、最可靠的重载技术,进行自主创新,使我们一开始就站在高起点上。”铁道部副总工程师、科技司司长耿志修这样概括了大秦铁路的自主创新之路。

如同“嫦娥一号”卫星集成了国内大量高精尖技术成果一样,重载铁路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在我国发展重载铁路,要解决列车制动、多机牵引操作和遥控、牵引动力、装货车辆、线路结构、站场设置、电力供应等技术装备问题。

“重载列车不怕电力机车拉不动,怕的是机车指令发出后万吨列车停不下来。”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副所长李学峰说,大秦铁路60%的线路都是山区铁路,如果万吨、两万吨列车下坡时制动不好,很可能车毁人亡,中间的车辆甚至会被挤成“铁饼”。

为有效解决山区铁路中的通信可靠性问题、长大下坡道的周期制动问题和长大列车的纵向冲动问题,大秦铁路在世界重载铁路领域率先实现了Locotrol技术和GSM-R平台的有机结合,把机车分布式同步操纵Locotrol技术由过去的点到点通信传输,依靠改进GSM-R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发展为系统网络通信传输,使得近3公里长的重载车辆,实现了前后同步控制,操纵误差仅为0.6秒。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大秦铁路前后历经了63项技术改造,先后攻克了万吨和两万吨重载列车不明原因紧急制动和车钩分离惯性故障等技术难题,使列车分离事故锐减90%,一跃跻身世界铁路重载先进行列!

“大秦魅力”令国外同行惊叹不已

今天,当世界目光聚焦大秦铁路时,那不只是在关注其运输数量上的增长,更是在研究中国重载铁路内涵挖潜的伟大实践。

在这条世界上煤炭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铁路上,货车全程往返一趟最短仅用1.375天;边施工边增运,平均每1.7天就会有一个新的运输组织方案启动;平均每秒钟通过煤炭9.4吨——“大秦魅力”令国外同行惊叹不已。

“国外重载列车一般都是白天开、晚上停,而大秦铁路上,昼夜奔驰着重载列车,重载列车运输组织已能像我国客运组织一样实现班列化开行;在国外,重载铁路施工线路上列车会停运、运量会减少,而大秦铁路上,我们一边施工一边运输,运量还在增加。”太原铁路局局长、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汛作了这样一个鲜明的对比。

大秦铁路创造的诸多世界第一,彰显出铁道部统一指挥、精细调度的重要。车、机、工、电、辆协调配合,相关铁路局、相关行业之间联劳协作。铁道部为被称为“我国重载第一路”的大秦铁路,提供了最好的发展环境。

大秦铁路创造的诸多世界第一,同时也因为大秦铁路职工能吃苦、有办法,做到了国外重载铁路做不到的事情。正是他们的智慧、创意,让大秦铁路不断创造着奇迹。在世界上没有任何类似经验可循的大秦铁路上,大秦铁路职工凭着勤奋学习,掌握了先进的重载技术,研究并摸索出科学的工作方法。

在被誉为大秦铁路“火车头”的湖东电力机务段,1名火车司机可以开4种不同型号的机车,1名普通工人可以修理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功率机车。大秦铁路职工就有这么一股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劲头。工人发明家——山西省劳动模范、湖东车辆段工人技师周成刚,新时期火车司机的优秀代表——铁道部“火车头”奖状获得者、湖东机务段程利甫……他们是千万大秦铁路职工的典型代表。2007年4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的新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就有大秦铁路职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的19项内容。

千里之外,流光溢彩的上海滩。川流不息的上班一族,傍晚搭乘四通八达的城市地铁回到家中,打开电暖气很快就能把房间烘得温暖如春。百姓生活苦于频繁停电、发电机组因为电煤吃紧“停三开四”的“电荒”时代,似乎是尘封已久的记忆。但有谁能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繁忙的大秦线上,一列列重载列车仍在忙忙碌碌地往返于大同与秦皇岛之间,默默保证着千家万户的灯火通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8年9月5日星期五

风雨沧桑----百年青岛站

《半岛都市报》2008年7月25日的专题报道
建于1901年青岛火车站,经历了107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不计其数的重大事件,与美丽的青岛共同成长,于2008年8月第29届奥运会幕启前夕,迎来又一个新生……

2008年8月20日星期三

中国企业的“奥运账”

中国企业的“奥运账”
英国《金融时报》帕提•沃德米尔(Patti Waldmeir)
2008年8月20日 星期三

8月8日,当中国体操名将、后来转行销售运动鞋的李宁在北京鸟巢体育场上空绕场奔跑点燃奥运圣火时,他的运动服装品牌立刻用“国产运动鞋”的本质点燃了开幕式强烈的民族主义感情。

随后,尽管恒生指数(Hang Seng index)下跌,但在香港上市的李宁公司的股价仍逆行上扬,涨幅接近6%。无疑,现在无数中国人都会认为李宁是奥运会的官方赞助商。而讽刺的是,尽管中国消费者习惯性地把李宁公司当作是与奥运会密切关联的本土公司之一,但它并不是奥运会的官方赞助商。

今年,中国企业在奥运相关的市场营销及广告上可能已经花费巨资,此外还花费数千万元赞助各种事务,从赞助苏丹运动员参赛到为奥运村提供酸奶。但许多在华市场营销及广告专家都在怀疑,它们是否在浪费钱。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中国品牌专家周东生表示:“对于多数中国企业而言,成为赞助商并不值。收入、利润,如果你算一下,就知道没有意义。”

中国正在利用奥运会宣传自己是一个超级大国。同时,它也希望奥运相关广告会帮助实现其未来10年的最高经济目标之一:用高质量、高附加值及高技术生产的声誉,替换中国企业血汗工厂的世界形象。

曾几何时,市场营销在中国还是一个不太好听的词汇。但如今,就连国有企业也开始抢购奥运会赞助权。周东生表示:“就好像政府在命令他们补贴奥运会,或许吧,因为它们攫取了垄断利润……因此是时候归还了。”

然而,有许多公司并不是完全被迫为之的。中国最大纺织品公司恒源祥(Heng Yuan Xiang)的奥运项目部负责人陈忠伟(Stanley Chen)确信,奥运会是品牌建设的黄金机遇。

他表示:“可口可乐(Coca-Cola)是1928年奥运会的赞助商……没有奥运会,可口可乐可能不会是现在的可口可乐品牌。”他的公司在今年奥运会的投入上预计会亏损。(他不愿透露具体数目,但他指出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比恒源祥赞助商身份声望更高的一种赞助形式——花费至少2000万美元,比市场营销和促销费用多出2到3倍。)

当被问及投入的资金是否值得时,恒源祥创始人刘瑞旗变得恼怒起来:他指出他的公司既不是国有的,也不是上市公司,因此“钱是直接从我口袋里掏出去的”。

但市场营销专家表示,中国许多企业并没有准备挖掘这次奥运会作为品牌建设机遇——并且他们指出,恒源祥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案例。今年年初,在遭受了报纸和网络上的广泛嘲讽之后,恒源祥被迫撤下了一则著名的宣传其奥运会赞助商身份的电视广告。

在中国春节期间推出的这则60秒的广告,特点是有一个画外音将中国每个生肖名字重复了三次,形式如下:“恒源祥,北京奥运会赞助商,鼠鼠鼠!恒源祥,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牛牛牛!……”广告分析师表示,这则商业广告显示出了中国广告业存在的一些最普遍、最糟糕的特点。

广告代理商智威汤逊(JWT)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汤姆•多克托罗夫(Tom Doctoroff)表示:“你打开任何一家中国电视台,大多数广告都几乎没有差别。它们都声音大,都有相同的画外音,产品价值都是简单带过——我的意思是,它们都很过时。”

陈忠伟不赞同他的说法。他辩称,重复播放对中国的品牌认知至关重要。他承认他们公司的广告在报纸和博客上都恶评如潮,但他坚称,这有助于将他的公司与奥运会联系起来。他表示:“在这则广告之前,很少有人知道恒源祥是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但之后,大多数人都记得这层关联。我们觉得学习西方的广告方法很好,但我们不认为简单地照抄照搬会对我们有帮助。”
广告公司李奥贝纳(Leo Burnett)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迈克尔•伍德(Michael Wood)表示,奥运相关广告中,有一些比其它要好。“你现在看见的奥运广告是中国广告的大体反映:少数很棒,许多很平庸,并且有相当数量的广告确实很差。”他表示,不会仅仅因为一家公司有钱买赞助权,就意味着他们拥有充分利用这种赞助权的市场营销经验。

伍德表示,李宁的奥运飞天带来了“钱买不到的”商标认可。李奥贝纳公司是李宁公司的顾问。李宁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志勇表示,李宁在奥运会上只代表他自己,“李宁和公司管理层已经决定不利用开幕式进行宣传。”消费者将会做出自己的判断。

周东生表示:“我认为全球性公司在这方面一直做得比较好,像可口可乐,像Visa。它们不仅仅说自己是赞助商。它们在自己的品牌与顾客需求之间制造了一种情感连接。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我想它们还得学习学习。”驻上海的零售咨询公司通亚公司(Access Asia)的保罗•弗伦奇(Paul French)表示:“问题在于,没有人真正成功超越与奥运会相关的标准化套路……做着极为相似事情的每个人都拥有这种标准化思维。”

(待续)

后奥运经济:长益与短憾

法国巴黎亚洲证券首席经济师陈兴动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2008年8月15日 星期五

过去七年,中国在做经济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奥运概念对某一些政策的制定和发展产生了影响,比如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奥运本身的发展特别对环境起了一个很好的作用。当时国际奥委会提出了很多的要求,中国也做出了很多相应的承诺。这些在从全国到地方的规划中都有所考虑与体现。如果没有奥运,可能许多地方没有那种意识。从这个角度来讲,奥运的作用未必能够表现在数字上面,比如增加了多少GDP。我觉得开奥运是对中国过去30年经济发展做的一个很好的总结,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不会随着奥运结束消失。

从小范围来看,奥运会的发展对北京及其他协办城市,比如青岛,天津,辽宁,上海等,有积极和直接的作用。比如各城市的基础设施,在奥运之前便得到了尽可能改善,改善最明显的是北京。七年以来奥运对北京经济发展的推动是直接的。一个有助理解的角度是对有奥运和没有奥运两种情形进行比较。如果没有奥运,恐怕北京的基础设施,像地铁建设,十年以后才能达到现在这个水平。

另一方面,既然很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前了,那么未来的发展肯定会受到影响。奥运之后,这些城市未来的发展需要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北京,就面临未来怎么加快发展服务行业的问题,让服务业占其GDP的比重上升。
一个很受关注的问题是奥运后奥运城市的房市会怎样。从北京住宅市场来看,需求可分为五块:刚性需求(没房而需要有房),改善性需求(买更好的房),拆迁需求,城市化需求,及投资和投机需求。我的判断是,过去几年北京房价的基本需求应来自前面四个部分,投资和投机需求最多不超过20%——但这20%的需求,对房价的影响非常大;同时,这一部分的需求也受到奥运概念的影响。投资和投机需求会跟随着北京未来的发展情况而变化。奥运过后,我觉得北京房地产即便是不往下跌,向上涨的力量也是非常有限的。而其他奥运城市,价格还不是太高,同时前面四部分的需求仍然还非常强劲,所以它们的房市还会继续反弹。

奥运后最大的变量是全国可能出现严重缺电的问题。现在煤电之间的矛盾冲突已经到达了不可协调的地步,像山东是煤炭储量既丰富又有很多电力的大省——现在山东竟然有1/3的电力企业停工!(另注:根据本地媒体,8月初,电荒在山东全省范围爆发,电网最大电缺口1022万千瓦,接近全省电力需求的1/3)这主要是因为没有煤,其次是煤的质量下降,这两个问题的根源在于价格管制。政府两次限制煤价之后,不少煤炭企业的产品就开始粗制滥造,甚至往煤里加煤矸石,所以每吨煤的热量就下降了。这种行为肯定会迫使政策对价格进行调整。现在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奥运以后中国肯定会对能源价格再作调整。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汶川百日,中国百日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杨耕身
2008年8月20日 星期三
“5·12”之后,那片疮痍之地,血泪之城,迎来了她的百日之期。——8月20日,是中国汶川大地震100天。据媒体报道,为尊重中国民俗,给民众祭奠亲人提供方便,四川地震重灾区北川县短暂开禁。四川北川8月17日城里不时传来鞭炮声,许多北川人都回去祭奠永远不复再见的亲人。

人类之所以文明,人性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我们一直固执地选择向逝者致哀,向生者致敬。“5·12”未远,疼痛仍在,那近七万逝者依然在天有灵。当汶川百日,所有中国人的心中,是否仍与那些大袋大袋提着香烛纸钱回到破碎家园的幸存者有着一样的悲戚?那不肯压抑、失声而哭的悲怆,是否可让中国仍旧拥有对灾难的记忆,对存在的反思?那在废墟之上随处飘起的祭奠的黑色灰烬,如蝴蝶般翻飞,是否可让中国在骄傲之略显沉郁,在欢呼与辉煌之时却又拥有怅然若失般迷离?

8月20日,让一个民族的灵魂,都能重回到那片灾难的现场。当北川县城于灾后首度开禁,那于废墟之中泪水长流、互告珍重的,绝不应当仅仅是那些痛失亲人与家园的灾民,还必须有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良心。当灾难发生之时,中国曾经停止一切公共娱乐,专情于守望;在灾后救援以及灾后重建之时,中国曾经举国驰援,休戚与共;在三天国哀之日里,中国也曾经旗帜半举,众生低首。所有这些,都是良心的凭据,也是在灾后百日,仍旧不可舍弃或遗忘的。但中国人是否真的不曾忘却?而如果是祭奠,又拿什么来祭奠?

当人们能够向逝者致哀,也将能够拥有致敬的方向,拥有获得力量的方式。人类需要从一切光荣与梦想之中,获得骄傲与自信,也同样需要从一切灾难与毁灭之中,获得坚强与品格。更重要的是,别让那些浮泛的繁华、公共的假相,虚构国民真实的灵魂,消解依然现实存在的苦难。因此,以生命的名义,既使是百年之后,这依然是不能被遗忘的现场。哪怕是静默着关注那在废墟之上升起的祭奠的烟火,中国也仍与灾区的人们同在;哪怕是一份小小的哀悼,也都比全世界的份量都重,也都让中国感悟生命至上;哪怕是一个钢筋头一样微不足道的教训,也都足以使灾难不仅仅成为灾难,也都中以让中国有勇气对抗更大的灾难。民族的灵魂,必然因此得到激励、洗礼与启迪。

多少逝者的付出,在淹灭中失去应有的价值;多少生者的坚持,在茫然中失去应有的方向。逝者“百期”之祭,固为民俗,但是民俗者,恰恰正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或源泉。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的灵魂,莫不根植于民间。中国的民间,不仅是那些人间烟火与人情世故,还更在于那些敬畏逝者并且慎终追远的庄重仪式之中。所以,我们总要在一些时间的节点上,暂时放下我们为之狂欢的假相,来面对曾经真实的灾难以及灾难中的真实。不是遗忘使人坚强,而是承担使人有力。当灾难尚未被反思并且铭记,则灾难仍未能承担,灾难的后果比灾难本身变得更加严重。中国当以此为汶川百日祭。

曾任美国总统的约翰·肯尼迪说过:“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汶川百日,中国百日。8月20日,在一个民族灵魂回归的地方,废墟之上必将生长起一个民族沉着向上的力量。2008,注定要成为中国性格成熟的年份。然而于北京奥运的大喜以及汶川七万生民罹难的大悲之中,中国人是否真正能收获普世的情怀与价值?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2008年8月9日星期六

中国与世界,古老与现代


2008年8月9日,南方都市报 社论
一簇光芒,激活了古老的日晷,指针疾行,时间开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了!承载了众多期待与猜想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也在这一电光火石、意味深长的情境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时间之光、历史足迹、梦幻五环……一连串的别出心裁,向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致敬,激起此起彼伏的意外惊喜。

  笔墨纸砚、活字印刷、丝绸之路……古典的中国奇迹,借助现代技术声光电,焕发出绝美的东方魅力。

  飞翔的翅膀、孩童的渴望、蓝色的星球……这是同一个世界,这是唯一的家园,这里有共同的梦想。

  从来没有哪一个活动的开幕仪式,能够像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那样,充满重重悬念,包含重大主题,因而受到格外的关注。有何特色表演,怎样层层推进,如何营造高潮,主题歌曲谁来唱、是否好听,圣火谁来点、会被如何点燃,……这些看点,或呈意味,或见匠心,于前令人期许揣测,于后予人乐道点评。这毫无疑问已成为第一波的奥运话题。

  而另一方面,无论奥运会开幕式的悬念是哪个答案,内容意境怎样铺陈,却都要指向两大主题的构建:本土与世界,古老与现代。或者可以说,奥运会开幕式需要展现纵横时空的本领,回答这样两个问题:自己与世界如何相契,历史与未来怎样相连。

  北京奥运会,交由中国人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即言四海一家,互相了解、互促进步之意。正如此前早已达成共识的,北京奥运会,乃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绝好机会,同样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最佳平台。开幕式上浓墨重彩展示种种中国元素,就是要将一个底蕴深厚连绵不绝的古老文明介绍给现代,就是要将一个于古老传统中重焕青春的中国介绍给世界:

  四大发明,这是古老的中华文明贡献于全人类的重要智慧成果,极为关键地推动了全球历史的进程,而令世界至今受益不止。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的贯通欧亚,还是海路的披风斩浪,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还有那横平竖直的汉字,在变幻无穷的字阵中,三次都选择以一个“和”字隆重呈现,显然更是要向世界明示——“和谐”的哲学思想、“和平”的政治诉求,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理想,而今更值得中国人追求。

  如果说,古老的中国,是外界可能尚不熟知的历史,那么当下的中国,则已无需多言,是地球村里的一分子,是全球化中的进取者。就像运动员入场仪式上所介绍的,中国的代表团中,就包含有20余项项目的外籍教练。而开幕式表演中,以五彩斑斓的具象来映射今日中国社会的多元多彩,更用一个“e”图形指代互联网,也象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共享、相互学习的新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虽然还有隔阂,还有异议与纷争,但以沟通消解隔阂、以宽容对待异议、以交流替代纷争的文明准则及努力,已经上路,不再迷途。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今天,我们才有信念、才有信心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昨夜的兴奋,难以消退。奥林匹克圣火,已在北京“鸟巢”主体育馆内熊熊燃起,中国梦想奥运的百年梦圆,精彩的赛事正接踵而来,中国向世界充分展示自我、展望未来的过程,刚刚开始。

中国与世界,古老与现代

2008年8月9日,南方都市报 社论
一簇光芒,激活了古老的日晷,指针疾行,时间开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了!承载了众多期待与猜想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也在这一电光火石、意味深长的情境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时间之光、历史足迹、梦幻五环……一连串的别出心裁,向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致敬,激起此起彼伏的意外惊喜。

  笔墨纸砚、活字印刷、丝绸之路……古典的中国奇迹,借助现代技术声光电,焕发出绝美的东方魅力。

  飞翔的翅膀、孩童的渴望、蓝色的星球……这是同一个世界,这是唯一的家园,这里有共同的梦想。

  从来没有哪一个活动的开幕仪式,能够像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那样,充满重重悬念,包含重大主题,因而受到格外的关注。有何特色表演,怎样层层推进,如何营造高潮,主题歌曲谁来唱、是否好听,圣火谁来点、会被如何点燃,……这些看点,或呈意味,或见匠心,于前令人期许揣测,于后予人乐道点评。这毫无疑问已成为第一波的奥运话题。

  而另一方面,无论奥运会开幕式的悬念是哪个答案,内容意境怎样铺陈,却都要指向两大主题的构建:本土与世界,古老与现代。或者可以说,奥运会开幕式需要展现纵横时空的本领,回答这样两个问题:自己与世界如何相契,历史与未来怎样相连。

  北京奥运会,交由中国人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即言四海一家,互相了解、互促进步之意。正如此前早已达成共识的,北京奥运会,乃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绝好机会,同样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最佳平台。开幕式上浓墨重彩展示种种中国元素,就是要将一个底蕴深厚连绵不绝的古老文明介绍给现代,就是要将一个于古老传统中重焕青春的中国介绍给世界:

  四大发明,这是古老的中华文明贡献于全人类的重要智慧成果,极为关键地推动了全球历史的进程,而令世界至今受益不止。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的贯通欧亚,还是海路的披风斩浪,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还有那横平竖直的汉字,在变幻无穷的字阵中,三次都选择以一个“和”字隆重呈现,显然更是要向世界明示——“和谐”的哲学思想、“和平”的政治诉求,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理想,而今更值得中国人追求。

  如果说,古老的中国,是外界可能尚不熟知的历史,那么当下的中国,则已无需多言,是地球村里的一分子,是全球化中的进取者。就像运动员入场仪式上所介绍的,中国的代表团中,就包含有20余项项目的外籍教练。而开幕式表演中,以五彩斑斓的具象来映射今日中国社会的多元多彩,更用一个“e”图形指代互联网,也象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共享、相互学习的新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虽然还有隔阂,还有异议与纷争,但以沟通消解隔阂、以宽容对待异议、以交流替代纷争的文明准则及努力,已经上路,不再迷途。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今天,我们才有信念、才有信心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昨夜的兴奋,难以消退。奥林匹克圣火,已在北京“鸟巢”主体育馆内熊熊燃起,中国梦想奥运的百年梦圆,精彩的赛事正接踵而来,中国向世界充分展示自我、展望未来的过程,刚刚开始。

2008年8月3日星期日

新闻写作的艺术

写作优秀新闻报道应具备以下特质:
1、要点明确
2、以有人情味的材料、引语、事件和例子吸引读者
3、以所描述的事件或人物相符的节奏或者风格来吸引读者
4、报道的完整性及真实性令读者满意
写作上乘的报道能帮助人们目睹事件经过,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能使人如临现场。
以下方法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1、要展现,不要讲述
将描述,对话,行动有机结合。
例:在报道一个被狙击手杀死的小孩的葬礼时,记者写道:极度悲伤的父母在整个仪式中一直泪流不止。另外一个记者写道:这对父母很平静。富兰克林夫人靠在丈夫身上以支撑自己。
2、突出好引语:逼真的对话比任何东西都更能吸引读者
显著的评论、有见识的观点、某消息源提供者总结的话,有助于读者想象说话者形象的内容,使报道更具真实感。
例:一位记者采访了美国政府萨尔瓦多政策的反对者,她在报道显著之处引用了这句话:“我们为什么要支持那些杀害修女的人?”他反问道。
3、突出人情味
有了好引语,还要尽量将高质量的例子、小事件或有趣的故事放在靠近导语的位置,它们都可以点缀或者突出报道主题。
例:学费的高速增长迫使学多学生放弃了他们的选择而去了离家近的大学。
高中四年级学生拉尔夫被一所常春藤名校录取了。但是,总共2.2万美元的学费是他的家庭所望尘莫及的……

如果使用延迟式导语,可以将具有人情味的事件放在报道的开头,如果使用直接式导语,对读者产生冲击力的解释或者例子应该紧靠导语(如上文)。
4、用语准确
使用有所指涉的词(具体的词)
“说”是一个中性词,应该大胆、尽量使用它
事实第一,语言第二

新闻人的责任

在这个国家里,尽管有种种令人愤概的现实,但善良、勇敢、坚韧、抗争、同情心、爱、创新……这些全人类共同尊崇的优良品质,仍在默默地、顽强地生长。如果不是为了捍卫它们,我不知道,我的工作还有什么意义,还有什么价值。
我想,只有那些总是感到“有责任”的人们,才应当从事新闻这个职业,才能在 这个职业中感到快乐。我们每天面对公众,每天都在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在供养着我们,我们必须有所回报。
——李大同《冰点故事》
附:《中国青年报》冰点文章。

2008年7月14日星期一

太阳能为中国牧民带来光明

环境网站“中外对话”副主编玛莉安•贝德

此外,太阳能户用系统对环境也有好处,即使环境足迹在这些地区还非常小:相对于不可再生的煤油和蜡烛冒烟造成家庭污染,使用可再生的太阳能可以减少温室气体。REDP建立了一个拥有约80个太阳能户用系统地方零售商和32个批发商的网络,创造了大约1,500个固定工作和3,000个临时工作。随着项目的扩大,在产品质量、服务和管理上,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标准。

罗欣莲表示:“我们完成了所有的既定目标。”2008年6月底——带着阿什登奖——REDP项目圆满结束了。但这并非故事的结局,REDP开始发展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将继续——并跨越——原有项目的工作。新的组织将提供顾问服务,设立一个企业对企业的网站,以及每两年提供一份关于中国光伏产业的报告。

销售现在已没有补贴,因为光伏的好处广为人知,而且系统可靠,价格不贵。当地人清楚地看到了好处,而且想要安装这种系统。一些家庭升级到更大的系统,甚至安装两套系统——为更多的房间和更长的时间提供照明,或者为电视机等更多的电器提供电力。农民可以在地方市场销售农产品,并把新买的太阳能光伏组件用驴车带回家。
在遥远的中国西部和西北部,半游牧民冬夜蜷缩在他们偏僻的住宅里,夏天住在帐篷里,煤油灯、酥油灯和蜡烛冒着烟,在昏暗的灯光下,视线模糊。这些传统的牧民是这个国家最贫困人口的一部分,现金收入极少,以物易物,需要用钱时卖一头牦牛或者一头羊。

这一区域分布在九个省,很多地方气候非常寒冷,地势很高,有的地方海拔高达4,000米。在青海省,牧民冬季在相对防寒的山谷中放牧,夏季则迁移到海拔更高的牧场。在同样遥远和人口稀少的农业区,例如内蒙古、甘肃和四川等地,情形也大致相同,生活条件艰苦。通常,农村居民和最近的邻居相距遥远,获得的商品和服务有限——特别是奢侈的电网供电。

不过,近年来情况正在逐渐好转。

REDP提供的系统采用10-500峰瓦(Wp)的光伏容量,由一个光伏组件、一块电池、一个充电控制器(调节器)组成,有时还有一个逆变器,加上灯泡和一个直流电插座,用于插收音机或者手机充电器。户用系统目前具有11.1兆瓦的总峰值容量,每个系统平均为28峰瓦。太阳能户用系统2007年的平均售价为1,221元(约175美元)——与一头牦牛的价钱差不多。

买主通常按零售价一次性全价付款,不过在某些地区,地方政府采用赠送的方式来帮助购买,而且零售商之间相互竞争,可能提供信贷或者价格优惠。REDP称,在少数情况下,政府批量购买系统,并免费或者半价发放。

光伏组件占整个系统成本的50%左右。因为组件成本低,而且是在中国生产,太阳能户用系统的零售价按国际标准来看并不贵。不过,随着对零售商补贴的停止,价格预计将提高20%左右。经销商能够进行基本的维修和更换,他们表示,系统是可靠的。当他们排除故障时,主要问题是短路和电器超载造成的。

组件有10年的质保,但预计将有两倍于此的使用寿命。其他的部件也提供质保:充电控制器两年,电池、逆变器和电灯一年。印有中文和当地语言的说明书上画有简单的图示,即使不识字也能看懂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在表示光伏组件易脆的警示图上,一头牦牛在用头撞一个太阳能电池板,上面打着一个红色的“X”。)

鉴于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计划到2020年实现翻番,REDP看到了扩大太阳能户用系统市场的巨大机会。根据在未来12年里实现3亿峰瓦的农村光伏能源目标——包括离网和并网光伏,罗欣莲表示:“太阳能光伏是农村电气化的关键。”

除了“为众多的人口提供可持续能源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外”,阿什登奖主席巴特勒-斯洛斯表示,“这一模式正在被中国其他的几个捐赠项目所采用。”REDP光伏项目经理王卫表示,实际上,世界银行正鼓励菲律宾、蒙古、斯里兰卡和玻利维亚等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类似的系统。

巴特勒-斯洛斯指出,在一个“20亿人仍然无法获得现代能源的世界,燃料价格逐步上升,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明显”,像REDP这样的开创性能源项目指明了“实际而明智的前进之路”。通过利用可再生的水能、风能和太阳能,“这些项目为节省能源而采取容易实现的措施作出了示范,让我们看到了未来。”

即使是对那些在中国偏远山区和夏季牧场的游牧民和他们的牦牛而言。

玛莉安·贝德:“中外对话”副主编

2008年6月27日星期五

changao

 
 
 
 
Posted by Picasa

2008年5月26日星期一

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

作者: 南方周末编辑部
2008-05-22 06:46:58

大地还在痉挛,灾难还在延续,每时每刻,都可能有同胞牺牲。生命在危机中,祖国在危机中。

但是,我们已经走出恐惧,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希望。救人高于一切,救灾高于一切,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的最强音。必须以举国之力拯救一切可以拯救的生命,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于是,十万救灾大军雷霆出击;于是,国家领导人冒着余震不断的风险,相继奔赴救灾第一线;于是,公共娱乐暂停,奥运火炬暂停,一切为救灾让路,一切为救人让路。

这其实是对生命的礼遇。这种对生命的礼遇,在国家哀悼日达到了最高峰。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所有的人都同时向逝者的亡灵默哀,所有的人都同时向生命的尊严低头。那一声声警报,是呜咽,是抽泣,但更是呼唤,呼唤我们重新体认人的尊严,呼唤我们重新体认生命的价值。

从雪灾到胶济惨案,从胶济惨案到四川大地震,灾难不但突如其来,而且一次比一次暴虐,一次比一次惨烈。我们原本以为物质上的金汤之城,足以让我们长治久安。但大自然的灾害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然山川可以瞬间崩裂,既然道路可以瞬间扭断,既然城镇可以瞬间毁灭,在大自然无边的力量面前,既然一切物质的力量都现出了原形,都那么脆弱,都那么不堪——我们过去对于物质力量的迷信,就不免显得幼稚可笑。

这是新的抗战,这是全民族抗战。它要保卫的主要不是土地,而是无数无辜的生命。面对大自然强加的这场战争,我们注定不可能是胜利者。已经逝去的生命不可能重来,尤其是天使般的孩子们的夭折,应该让我们每念及此,都有锥心之痛。所以无论我们怎样努力,将来都没有资格去庆功。但我们的确可以从灾难中学习。生灵涂炭,满目疮痍。悲壮的牺牲应该让我们清醒,单纯的物质上的强大并不足恃。如果连生命都无法保障,一切就都没有意义,物质上的强大就不过是沙滩上的建筑而已。

在泪眼之间,良知复苏;在废墟之上,人性挺立。大地震震掉了我们心灵的尘垢,震碎了我们日常的面具。不能等到埋到瓦砾下才去爱,每个人都是幸存者,每个人都值得爱。大地震让我们重新发现人本身,重新回到人本身。所有的冷漠,所有的骄矜,所有的轻狂,这时都不再时尚。我们彼此珍惜,我们携手同心。原来中国人并不丑陋,原来中国人可以这么友善,原来社会可以这么脉脉温情。

更重要的是,这一切是执政党和政府身体力行并积极倡导的结果。以国民的生命危机为国家的最高危机,以国民的生命尊严为国家的最高尊严,以整个国家的力量去拯救一个一个具体的生命,一个一个普通国民的生命。国家正以这样切实的行动,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拐点,执政理念全面刷新的拐点,中国全面融入现代文明的拐点。多难兴邦,拐点出现之迅速超出期待,于是,如一些网友所说,这次灾难中政府的表现没有让人民失望,人民的表现更是让政府动容。为了调动尽可能多的力量拯救生命,政府敞开了救灾的大门,民间力量争相进入,国际援助争相进入,媒体争相进入。一个开放的、透明的、全民参与的现代救援体制正在拔地而起。但它并没有给政府添乱,反而跟政府力量配合,形成了最大限度的合力。这个崭新的救灾体制,或将是未来中国公民社会的模本。

固然,从技术着眼,此次救灾亦非尽善尽美,但即便不乏瑕疵,亦无损此次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地位。它是以人为本这一现代执政理念发展的顶点,也是中国迈向现代国家的一个崭新起点。

尤为难得的是,这次新的抗战正铸就我们新的民族气质,仁爱、包容、坚忍的民族气质。以这种新的民族气质做支撑,属于每个中国人,成为每个中国人的生命方舟的新中国,将不难从灾难中崛起,有如浴血的太阳。这种软力量的崛起是体面的崛起,有尊严的崛起。只要国家以苍生为念,以国民的生命权利为本,只要有这样的底线共识,就会奠定全民族和解、中国与全世界和解的伦理基础。整个世界就都会向我们伸出援手,整个人类就都会跟我们休戚与共。我们就会与世界一起走向人权、法治、民主的康庄大道。

这是多好的转型契机。中国现代化这锅百年老汤,是到煮开的时候了。一个民族的百年悲情,是到升华的时候了。人们原本以为,以北京奥运会为标志,中国正在抵达历史三峡的出口;谁知,大自然提前给中国出了一道难题,而正如境外媒体评论的,中国人以高分通过了考试。汶川大地震与北京奥运会,一悲一喜,悲欣交集,中国能不能闯过去,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能不能凤凰涅槃,否极泰来,关键就取决于我们当下的选择。而在这点上,此次抗震救灾无疑是成功的操练,应该可以奠定我们的信心和决心。

2008年5月14日星期三

汶川地震:中国形象的嬗变信号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公共政策编辑高嵩
2008年5月13日 星期二

一场引发近万人死亡的特大地震在中国猝然发生,震波罕见地波及中国很大范围的领土:北到内蒙古,南至海南省,东达上海,共22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中国官方内部的动员体系此次显然有了截然不同的轨迹。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正试图改变既往隐瞒或公布迟缓的做法,以期掌握舆论的主动。

猝不及防的7.8级地震在中国西部四川省汶川县爆发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国内地很多城市即刻感受到震波的存在。灾难中的死亡数字,不断增加。据中国官方的统计,截至今天临晨时止,四川全省的死亡人数已经达到惊人的8533人。相信这不会是最后的伤亡数字。

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影响了数以亿计人口的灾难,几乎在一瞬间,成为昨天下午中国最主要的话题。下午3点,北京东四十条附近,西装革履的白领逃离短时摇晃的高楼,站在路边观望、交谈、发短信,等待危险过去;上海徐家汇的街头,也挤满离开办公室的人们;就连绝少感受到地震的贵州山区,建筑物的震颤也让人感到恐慌。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震动,正在驾驶的北京的士司机赵明说,他直到听乘客说起,才知道地震的事情,“车在走动,没感觉。”


手机间突然上升的短信和对话,让网络压力陡增,各种猜测也开始出现,包括三峡大坝的建成对四川复杂地质可能带来的影响等。几乎是突然间,来自媒体的声音加入到信息传递的潮流中。

汶川地震发生约18分钟后,新华网开始发布消息。短短几个小时,新浪、腾讯等中国知名门户网站,已将海量新闻,包括对地震的防护方法等,以板块组合的形式,呈现于首页的显要位置。除了新华社记者的文稿,大量的信息来自各主要城市平面媒体们主办的网站,这些有直播色彩文字,不断刷新——在过去,这些内容或要等平面媒体发表后,才会在其网站上公布。

声誉甚佳的《财经》杂志主办的财经网基本实现了对此次震灾的滚动报道。昔日擅长深度调查的写手,现在更像通讯社的记者,把采写的简短信息不断上网。他们甚至制作了一段视频,将其放到首页供阅读者点击观看。视频摄自北京东城区一处写字楼聚集地,采访者不断询问逃离办公室的白领们对震动的感受。镜头里,一名过分敬业的保险推销员“危机公关”,大声向身边的女职员们推销其保险计划。

下午晚些时候,紧急集结的中国军人努力通过受损严重的道路,赶赴四川、云南地震严重区域救援,中国总理温家宝也紧急出现在震灾地区之一都江堰市。他在专机上的救灾讲话在中国的国家电视台里反复播出。深夜,温在灾区行走查看的镜头几乎同时在电视和互联网上出现。

人民网上出现北京昨夜会有余震的预测文字不久,中国地震局即发言澄清此为谣言。

在中国,这是一次少有的媒体反应快过行政部门的救灾、调查进度的竞赛。

从北京到边远的贵州,可以看到整个行政体系都在把“及时公开准确信息” 作为稳定民心的关键,电视、网络甚至手机短信,都成为官方信息的发布渠道。

2008年,对于中国,显然是个不能平静的年份。年初的冰雪灾害的影响还未过去,这次影响空前的地震又突然发生。但与几个月前冰雪灾害中的迟钝与封闭相比,中国行政机构此番似乎换了全新面孔,尤其是对公众的信息回应,令观察者印象深刻。

中国网络媒体让不能同步出版的印刷媒体们相形见拙。从昨天下午2时46分第一条新闻在网上出现到今天临晨,中国几家大的门户网站已经形成了规模效应。一些网站还动员在灾区的博客主人记录他们在一线看到的情景。这一情形在西方或许不是新闻,但在中国,或具有里程碑式的不同。中国的互联网再一次证明其主流地位,不是靠行政级别,而是靠强大的信息整合方式及对2亿网民的影响力。

一些未必受欢迎的信息,也借助互联网庞大的交流空间流传出来——

例如,四川媒体曾披露的异常征兆,比如蟾蜍大规模迁移,在当地林业机构的解释中,成为“正常现象”。

一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在五年前的论文中也曾提醒,“四川地区下一次7级以上地震孕育已经接近成熟”。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往往被当作此次地震的坐标。“文革”末期针对新闻的封锁,可谓登峰造极:先是不准记者进入灾区,之后,对进去的记者也有严格限制:只准拍物,不得拍人。以至于今天,后人在留下的照片里只能看到彼时的残垣断壁,而很难看到那些伤者或死者。

两周前,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始实施。据此条例精神,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公布,是官方的责任和义务。而让人纳闷的是,既往在各种灾难报道中表现不凡的一些知名地方媒体,已接到来自宣传系统的禁令:不得派记者进入地震灾区——看来,没有官方的首肯,中国媒体对信息传递的多元参与,仍不能松开手脚,尽管这种松绑对政府当下的救灾和随后的慈善动员有益无害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中国四川发生强烈地震 迄今遇难者逾万

英国《金融时报》王明(Mure Dickie)北京、吉密欧(Jamil Anderlini)重庆报道
2008年5月13日 星期二

中国西南的四川省昨日遭遇中国30多年来最严重的地震,截止记者发稿时间为止,已经有一万多人遇难。一些山区由于山体滑坡、电力和通讯中断,与外界断绝了联系,因此死亡人数估计还会增加。

据当地媒体报道称,有多所学校校舍坍塌,数百名学生被埋在瓦砾下。

地震发生数小时后,中国总理温家宝即乘飞机前往四川省,指挥党政官员投入救灾工作,并命令部队“就是步行”也要尽快进入受灾最严重的地区。


近年,政府对洪灾与传染病的反应遭到了人们的批评,这场地震将是对中国政府处理自然灾害能力的重大考验。政府迅速调派了5000名部队官兵和武警前往灾区。

这场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昨日下午2时28分,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在省会成都市以北100公里。中国传媒称这次地震的震级为7.8级,但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评估,这场地震规模为7.9级。

官方媒体称,地震发生10小时后,汶川地区的交通通讯仍处于中断状态,但附近北川县的死亡人数已达7000余人。官方媒体补充称,大雨阻碍了救援行动。政府官员表示,越靠近震中地区,情况可能越糟糕。

中国各地均有震感,周边省份也出现伤亡。远至北京和东部沿海的上海,受惊的上班族纷纷逃离办公楼。

政府官员迅速澄清道,位于湖北省境内的长江三峡大坝未发现损伤。批评人士曾表示,三峡大坝易受地震影响。

受影响地区多为山区或乡村,因此,经济损失可能相对较小。初步报道称,四川省会成都和省内其它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地区只有轻微损害。

汶川所在地区有大量羌族与藏族人居住。在3月中旬之后,部分地区已经不允许外国记者进入,当时,这里的藏族人发动了反政府的暴力抗议行动。

由于山区的通讯大面积中断,昨日无法电话联系震中地区。中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China Mobile)四川分公司称,有2300个移动电话基站受损。

这是自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以来,中国所经历的最严重地震。唐山大地震至少造成27.05万人死亡。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政府曾试图掩盖唐山地震的严重程度。但最近几年,中国政府再三强调,政府官员在灾难信息方面应更加公开。

中国有大面积国土位于地震多发地带,不过多数地震都发生在人烟稀少的西部地区。1556年,位于北方的陕西省曾遭遇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地震,约83万人丧生

地震伤亡凸现中国城乡差距

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

地震考验中国领导人(华尔街日报)

2008年05月13日11:06


图片报导:震后余生
国际社会制定针对中缅两国的救援方案
美林认为地震不会严重损害中国经济

中国西南周一发生强烈地震,周二时已有将近1万人丧生,并让今年已承受了多次严峻考验的中国领导人面临了一场新危机。

此次发生在四川汶川县的地震是近年来袭击人口密集区的最强地震之一,震中周围大片山区的校舍、商店及房屋倒塌。据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当地官员估计,仅四川的北川一县就有3,000至5,000人丧生,据估计,该县80%的建筑物倒塌。

全面的损失情况尚不清楚,原因之一在于受灾地区通信线路毁坏。新华社报导,降雨以及岩石阻路的情况影响了救援工作。


新华社报导,邻近震中的都江堰市聚源中学一栋主教学楼发生垮塌,截至目前,420多名学生中仅有不到100名获救。

在校门外,家长们挤在防雨油布下相拥而泣,苦苦等待孩子们的消息。营救人员动用了重型起重机,试图掀起倒塌的水泥板。

一位名叫李大昌(音)的家长说道,当房屋倒塌时没有人来帮我们;这栋楼的建筑质量太差了,有那么多贪官,他们吞了钱,盖出质量这么差的楼。李大昌16岁女儿的遗体刚刚从碎石中挖出。

一位名叫王周群(音)的家长哭着说,他们找不到我们的孩子。她十多岁的女儿还没有被找到。


此次强震使得中国领导人今年面临了又一场严重危机的考验,而政府今年的工作重点本应是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今年1月,中国遭受了50年来最严重的雪灾,华中和华南大部分地区的交通和电力供应中断数周之久,导致农作物和牲畜受灾死亡,并令本已在十年来高点运行的通胀进一步恶化。

3月份时,西藏首府拉萨发生激烈的反政府抗议活动,政府随即进行镇压,引发了中国西部许多地方的藏区骚乱,迄今仍未完全平息。周一的地震也波及了部分曾出现骚乱的藏区。西藏事件点燃了海外对中国政府的批评浪潮,导致奥运火炬在西方重要城市传递时遭遇激烈抗议,而这种情况反过来又致使中国的反西方情绪高涨。

灾难过后

中国人可能会密切关注地震发生后的情况,并把它当作对政府协调复杂援救活动能力的一个考验,同时也要看看中国政府将如何在实现自救和寻求外援之间找到平衡。已在邻近的缅甸强热带风暴灾区待命的救援组织表示正在等待中国政府的消息,看中方是否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

在中国当前的建筑热潮中,此次强震考验了人们对抗震标准的执行情况,当地官员也会因此承受压力。

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表示,此次发生于当地时间午后的地震强度达到了里氏7.8级。最初的震动十分强烈,连在震中西南近2,000公里的泰国首都曼谷都有震感。中国两个最重要城市北京和上海的写字楼都摇晃不已,令一些人晕眩作呕,办公楼中的人们纷纷疏散逃避。两地距震中均超过1,500公里。主震后,震区还发生了十几次余震,其中许多超过5级。

新华社报导,四川什邡市两个化工厂厂房倒塌,数百人被埋;当地80余吨液氨泄漏,附近6000多名居民进行了疏散。

吞噬生命的残砖碎瓦

广告在四川都江堰市,整栋整栋六、七层的高楼顷刻间坍塌成一堆一堆的碎转,破碎的水泥板和家具随处可见。付旭芬(音)说,我的父亲死在了这里。她在地震发生后冲过去看她父亲的情况,却看到父亲的家已经成了一片废墟。

中国领导人迅速采取了行动,向公众表明他们正在全力抗震救灾。总理温家宝在地震发生后几小时之内就从北京动身前往灾区,国有媒体随后刊登的照片显示他正通过手提喇叭鼓励都江堰一所倒塌的医院中废墟下可能的幸存者。

主席胡锦涛主持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全面部署当前的救灾工作。他表示,抗震救灾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新华社报导,已有数千名官兵和武警开赴灾区展开救援。

分析师表示,中国政府在救灾反应上可能要比缅甸军政府更为有效;由于拒绝接收许多外界援救物资入境,缅甸政府被指可能加剧伤亡情况。救援专家表示,如果中国需要救灾装备或搜救犬的帮助的话,中国应尽快提出要求,来和时间赛跑。

救援人员在都江堰市一所中学的废墟中寻找生还者在地震发生后数小时,捷克共和国已提出要派遣一个15人的地震搜救专家组,同行的还有他们训练有素的搜救犬,这条消息得到了驻华盛顿使馆发言人的证实。捷克驻北京大使馆通过驻华外国记者协会(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 of China) 发表的声明表示,中国外交部已经对捷克方面这一举动表示了感谢,并承诺“将研究”这一提议。捷克大使馆发言人周一下午表示,捷克政府并未就此从中国官员那里得到回馈。记者未能联系到中方官员对此置评。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救灾管理官员谷庆辉说,目前最重要的的是疏散和救援工作,并向灾民提供基本的食宿。他说,该机构从灾区收集信息的工作开展得非常困难,但此前官方估测显示可能有重大伤亡。

美林(Merrill Lynch)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此次地震不太可能明显放缓中国蓬勃的经济增长,因此四川并非制造业重镇。在有关震级的消息得到传播之前,中国股市最初对此次地震所做的反应并不强烈。

此次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下午2:28,美国地质调查局称震中在成都市西北方向仅有约90公里。拥有1000万居民的成都是中国人口大省四川的省会。

载着重伤员的救护车周二早间涌入成都。它们和向灾区深处开进的救灾人员车辆、地动检测设备以及电力维修车擦身而过。由于周二早间仍是余震不断,成都居民都因为害怕而不敢进屋,宁愿冒着大雨拥在街头。

50岁建筑工人张会勇(音)原来家住市区某楼房的七层。她昨晚从家里带出了几床棉被,和家人在外面过的夜。她说,我害怕还有地震发生,真的太可怕了。

上千学生和当地居民在在四川电子科技大学的操场上露宿,有的人睡着了,还有人聚拢在收音机前想收听到最新的伤亡人数报导。20岁的大二学生贺荣(音)抓着手机不停地给位于震中附近的老家拨电话。她说,我一个人都联系不上,我很担心。

建筑热潮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建筑热,专家表示,在像成都这样的大城市中,房屋往往都能遵照严格的抗震标准进行建设,中国在唐山大地震后进一步强化了相关规定。周一地震发生地区的房屋抗震标准尤其严格,因为那里本身就是地震高发区。

但是在小城镇和村庄中,这些标准的执行力度往往要差得多。周一这场地震的震中附近地区就是这样,因此有些人担心当地的伤亡人数要比初步报告的多。

香港科技大学(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民用工程系教授Zhang Limin表示,让他最担心的是四川的农村房屋,他怀疑这些房屋在建造时根本没有遵守抗震标准;他预计损失会相当严重。Zhang Limin的父母生活在距离震中约50公里的地方,周一下午时他未能联系到他们。

Nearly 10,000 reported killed by China quake



CHENGDU, China (CNN) -- Rainy weather and poor logistics thwarted efforts by relief troops who walked for hours over rock, debris and mud on Tuesday in hopes of reaching the worst-hit area of an earthquake that killed nearly 10,000 in central China, state-run media reported.


Newly born babiesare moved at a hospital in Nanchong, China, in this photo from Xinhua.

1 of 3more photos » Setting out from Maerkang in Sichuan Province at 8 p.m. Monday, the 100 or so troops had to travel 200 kilometers (124 miles) to go before reaching Wenchuan, the epicenter of the quake, also in the province, Xinhua reported. After seven hours, they still had 70 kilometers (43 miles) to go.

"I have seen many collapsed civilian houses, and the rocks dropped from mountains on the roadside are everywhere," the head of the unit, Li Zaiyuan, told Xinhua.

Added CNN Correspondent John Vause: "The roads here are terrible in the best of times ... right now they're down right atrocious. They've resorted to going in one man at a time on foot."

Nearly all the confirmed deaths were in Sichuan Province, but rescuers were hindered because roads linking it to the provincial capital, Chengdu, were damaged, Xinhua reported.

Local radio quoted disaster relief officials as saying a third of the buildings in Wenchuan collapsed from the quake and another third were seriously damaged.

The earthquake was powerful enough to be felt throughout most of China. Many children were buried under the rubble of their school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aid the death toll was sure to rise.

Don't Miss
Eyewitness: 'Floor was moving underneath me'
iReport: Your photos, videos
iReport.com: Send us your pictures, stories
Impact your world: How you can help
An expert told CNN the 7.9-magnitude quake at about 2:28 p.m. Monday (6:28 a.m. GMT) was the largest the region has seen "for over a generation."

Residents as far as Chongqing -- about 200 miles from the epicenter in Sichuan Province -- spent the night outdoors, too afraid of aftershocks to sleep indoors.

Local radio in Sichuan quoted disaster relief officials as saying a third of the buildings in Wenchuan collapsed from the quake and another third were seriously damaged. Watch as the death toll rises »

The state-run Zhongxin news agency reported that a survivor who escaped Beichuan county in Sichuan Province described the province as having been "razed to the ground."

The 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 coordinating some of the international aid efforts, encouraged financial donations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of getting supplies to those most in need.

At least six schools collapsed to some extent in the quake or aftershocks that followed, Xinhua reported. See a report on rescue operations at the school »

At one school, almost 900 students -- all eighth-graders and ninth-graders, according to a local villager -- were believed to be buried. See workers in Chengdu hiding under their desks during the quake »

At least 50 bodies were pulled from the rubble by Monday night at Juyuan Middle School in Juyuan Township of Dujiangyan City, Sichuan Province, Xinhua reported.

"Some buried teenagers were struggling to free themselves from the ruins while others were calling for help. Eight excavators were working at the site. Devastated parents watched as five cranes worked at the site and an ambulance waited," Xinhua reported.

"A tearful mother said her son, ninth-grader Zhang Chengwei, was buried in the ruins."

Meanwhile, 2,300 people were buried in two collapsed chemical plants in Sichuan's Shifang city, and 80 tons of ammonia leaked out, Xinhua reported. Six hundred people died there. The plants were among a series of buildings that collapsed, including private homes, schools and factories.

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evacuated 6,000 civilians from the area and was dispatching firefighters to help at the scene, Xinhua reported.

Much of the nation's transportation system shut down. Xinhua reported there were "multiple landslides and collapses along railway lines" near Chengdu. Quake victims have been sleeping outside in Chengdu »

Sichuan Province sits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is surrounded by the Himalayas to the west. The Yangtze River flows through the province and the Three Gorges Dam in the nearby Hubei Province controls flooding to the Sichuan -- though there were no reports of damage to the world's largest dam.

Monday's quake was caused by the Tibetan plateau colliding with the Sichuan basin, Zhigang Peng, an earthquake expert at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Atlanta, Georgia, told CNN.

"Earthquakes in this part of China are infrequent but not uncommon," he said.

The last major earthquake in the region occurred in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Sichuan basin when a 7.5-magnitude quake killed more than 9,300 people on August 25, 1933.

President Hu Jintao ordered an all-out effort to help those affected, and Premier Wen Jiabao traveled to the region to direct the rescue work, Xinhua reported.

"My fellow Chinese, facing such a severe disaster, we need calm, confidence, courage and efficient organization," Wen was quoted as saying.

"I believe we can certainly overcome the disaster with the public and the military working together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government."

Peter Sammonds, professor of geophysics at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called the earthquake "tremendous."

"Particularly in the more remote, the more mountainous part where this has taken place, a lot of the buildings are built on sediments that are quite unstable. They're probably liquifying, causing the buildings to collapse. You might expect landslides to occur, which could actually stop the relief efforts going through on the roads, so this could be very grim in the remoter, more mountainous parts of this province."

While many of the most immediate efforts were focused on Sichuan Province, Xinhua also reported dead and injured in Gansu, Chongqing and Yunnan provinces.

A provincial government spokesman said they feared more dead and injured in collapsed houses in Dujiangyan City in Wenchuan County.

A driver for the seismological bureau said he saw "rows of houses collapsed" in Dujiangyan, Xinhua reported.

Bonnie Thie, the country director of the Peace Corps, told CNN she was on a university campus in Chengdu about 60 miles from the epicenter, in the eastern part of China's Sichuan province, when the first quake hit.

"You could see the ground shaking," Thie told CNN.

The shaking "went on for what seemed like a very long time," she said.

Bruce Presgrave, a geophysicist with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said this quake could cause major damage because of its strength and proximity to major population centers. Also, it was relatively shallow, and those kinds of quakes tend to do more damage near the epicenter than deeper ones, Presgrave said.

An earthquake with 7.5 magnitude in the northern Chinese city of Tangshan killed 255,000 people in 1976 -- the greatest death toll from an earthquake in the last four centuries and the second greatest in recorded history, according to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Tangshan is roughly 995 miles (1,600 km) from Chengdu, the nearest major city to the epicenter of Monday's quake. Read an explanation about earthquakes »

After the quake struck Monday, the ground shook as far away as Beijing, which is 950 miles (1,528 km) from the epicenter. Residents of the Chinese capital, which hosts this year's Olympic Games in August, felt a quiet, rolling sensation for about a minute. See CNN's interview with an American in Chengdu »

Thousands of people were evacuated from Beijing buildings immediately after the earthquake.

At least seven more earthquakes -- measuring between 4.0 and 6.0 magnitudes -- happened nearby over the four hours after the initial quake at at 2:28 p.m. local time, the USGS reported.


A spokesman for the Beijing Olympic Committee said no Olympic venues were affected. The huge Three Gorges Dam -- roughly 400 miles east of the epicenter -- was not damaged, a spokesman said.

The earthquake was also felt in Hong Kong, Shanghai, Taiwan, and as far away as Hanoi, Vietnam, and Bangkok, Thailand, according to the Hong Kong-based Mandarin-language channel Phoenix TV.

四川已有近万人在地震中罹难 营救工作极为困难






路透北京5月12日电---新华社报导称,中国政府周二表示,周一发生的大地震单在震源中心四川省就造成近一万人死亡。


中国总理温家宝与此同时警告称,营救工作面临巨大障碍,进入受灾最严重地区非常困难。


此次里氏7.8级地震震源中心位于四川省,由于当时是学校正常开课时间,地震造成至少八所学校坍塌,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官方媒体称,多处工厂以及至少一处医院被夷为平地。


这是中国近30年来最严重的地震,罹难者数字似乎仍可能攀升。


在四川省都江堰市,一所三层高的教学楼倒塌,导致约900名少年被埋在废墟中。村民救出数十名学生,起重机同时在清理废墟。


在四川省什邡市,两处化工厂在震中坍塌,厂区100多人被埋,腐蚀性液体泄漏,6,000名居民被疏散。


中国政府紧急调动军队和医疗队伍,搜救幸存者和治疗伤员。官方电视台画面显示,紧急飞抵四川的温家宝总理向掩埋在混凝土废墟下的人们高声喊话,鼓励他们坚持生存希望。


“大家再坚持一下,我们正在抢救你们!”他透过缝隙喊道,周围的幸存者一片抽泣和呜咽声。


但公路和铁路线遭严重损坏,阻碍了营救人员进入地震中心灾区--距成都约100公里的山区县汶川。温家宝表示,如果迫不得已,部队将徒步行进。


四川电视台报导称,北川羌族自治县有逾7,000人死亡,当地80%建筑物被毁。北川当地人口为16.1万,意味着当地每10人中就有一人死亡或受伤。


“我们在竭尽全力,但公路被岩石等阻塞,”新华社援引四川省委副书记李崇禧的话说。


“但即使必须得步行,我们也必须尽快进入受灾最严重地区,”新华社援引温家宝的话说。


雪上加霜

但天气预报称,四川周二将有大雨,意味着营救工作更为艰难。


“公路遭到严重损坏,我不知道何时会到那里,”一名武警军官李在元(音译)向官方电视台表示,他正带领100名官兵在距汶川约70公里的地区徒步前行。


汶川多数电话线都已中断,其所属的阿坝自治州网站表示,地震导致多条高速公路被切断,11个县区的通讯遭到严重损坏。


新华社援引四川省地震局一位在震源中心附近司机的话说:“我在开车时公路开始晃动。岩石从山上飞下,山谷上空满是灰尘。”


国家旅游局已经下令旅行社停止带团进入或通过震区。(完)

汶川地震图片


5月12日,四川成都,市民在地震后聚集到街道上避震。当日北京时间下午2时28分,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里氏7.8级地震,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震感。

中国西部发生里氏7.8级地震

中国西部发生里氏7.8级地震
大 中 小2008年05月12日14:59


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周一发生里氏7.8级地震。据当地政府报告,建筑和道路受损,在地震中有人员伤亡。新华社报道称,仅该省的一个县估计就有3,000-5,000人丧生。

另据最新消息,据官方称,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当日也发生了地震,目前尚无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报告。

位于白沙瓦的国有气象部门表示,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周一下午1:57(格林威治时间8:57),震级为里氏5.2级。震中位于距Hindu Kush山区白沙瓦北部300公里(合186英里)处。

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在其网站上称,中国四川的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下午2:28(格林威治时间0628),震中在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方向57英里(92公里)处。地质调查局称震源距离地面6.2英里(10公里)。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称,在上述地震发生后不久,同一地区又分别发生了6.0级和5.4级两次余震。

在北京商务区LG双子星大厦内办公的商业资讯师James McGregor说,他以前在台北和美国加州居住期间曾经历过地震,但此次是他经历的地震中震感最强烈的一次,他感觉脚下的地板在移动。

四川省阿坝自治州政府发表的一份声明说,当地建筑物出现了裂纹,一些建筑物发生倒塌。周一的地震发生后一些山区公路受损。声明没有提供具体的伤亡数据。

广告周一成都的急救电话一直占线。接受电话采访的目击者表示,人们纷纷从建筑物中逃离,但没有迹象显示有财产损失或人员受伤。

地震中心位于西藏高原的东缘,该地区山峰高耸,人口密度较低。

在距震中930英里(合1,500公里)远的首都北京,建筑物晃动超过两分钟之久,但目前没有人员伤亡报导。在中央商务区(CBD),地震停止半个小时之后,仍有受惊的公司职员和商场购物者在大楼外徘徊。

里氏7.8级的地震已经是重大事件,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可造成重大损失及人员伤亡。

地震发生时,中国大陆东南100英里(160公里)处的台北市建筑物出现晃动。目前尚无伤亡或损失报告。

越南首都河内也有震感,一些人匆忙跑出摇晃的写字楼,跑到市区的街上。

据联合国和欧盟联合成立的全球灾害警报及协调体制(Global Disaster Alert and Coordination System, 简称GDAC)提供的信息显示,震中地区人烟稀少,但距离成都市仅仅53英里。成都及周边地区共有1000万人口。GDAC表示,如此强度的地震会在方圆62英里范围内造成破坏。

GDAC指出,如此强烈的地震可能带来“高度的人道主义影响”,并可能引发致人死亡的山体滑坡。GDAC在网站上发表声明称,此次地震可能造成高度的人道主义影响,而且受灾区域在自然灾害面前属于中等脆弱性区域。

GDAC还警告称,此次地震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地震发生时是白天,道路上可能满是汽车,人们当时或许正在可能发生倒塌的高层建筑中工作。

据官方媒体新华社报导,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报导还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正赶赴灾区。

地震发生时,北京一家金融通信公司Beijing Brunswick Consultancy的合伙人蔡金庆(音)正在LG大楼中,他说,我感到房间在水平晃动,非常强烈,我都无法坐下了。

地震发生后,四川的电话线路立刻发生拥堵,因而很难立刻联系到震中周边地区的人员。
电视画面中地震后的北京。在距震中930英里远
的北京,建筑物晃动超过两分钟之久,很多人都
从建筑物中疏散现年65岁的冯姓先生是成都居民。他说,地震发生时,他正在一幢13层大楼的二楼。大楼晃动得很厉害,一些窗户破损,墙面和天花板看起来都在剥落。他说,这是20多年来他见过的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他说,很多成都市民现在都站在街上,不敢回家,担心会发生余震。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救灾管理官员Qing Hui说,目前最重要的的是疏散和救援工作,并向灾民提供基本的食宿。他说,该机构目前收到的信息非常少,但是他肯定有地方受灾了,地震发生在一个人口非常密集的地区。他说,该机构在当地有200多名工作人员,还有一些志愿者。

据美国驻华大使馆发言人Susan Stevenson说,美国驻成都领事馆未明显受损。

新华社的报导说,此次地震的震中汶川县有人口111,800人。这一地区有大量藏族人口,在西藏首府拉萨发生反政府骚乱后,该地区最近也爆发了几次与政府武装力量的冲突。中国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也位于汶川县,那里是中国最大的大熊猫繁育基地。

此次地震中距震中很远城市的办公楼也产生了晃动。在分别距震中约1,500公里和1,600公里的北京和上海,人们纷纷从高层写字楼中疏散出来。两市的大街上站满了被疏散出或逃离写字楼的办公室白领。在建筑工地工作的民工也离开工作岗位躲避地震。一些高层写字楼摇晃了数分钟。

现居北京的美国加州萨克拉门托居民Lisa Raffi说,当北京产生震感时,她家的灯和地下室的门来回晃动。她说此次地震的震感大于她在萨克拉门托所经历过的地震。Lisa Raffi称,人们能在北京看到此次地震的影响,在这里你能感觉到它,地震中人们有失去平衡的感觉。

泰国首都曼谷也有震感,这里在震中西南约2,000公里。

'Thousands dead' in Chinese quake




Rescue workers have been trying to reach students of Juyuan Middle School

A powerful earthquake has killed between 3,000 and 5,000 people in one county alone in Sichuan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reports say.

Thousands are feared killed and injured across other areas after the quake, which had a magnitude of 7.8, struck at 1428 local time (0628GMT).

Desperate efforts are under way to find survivors. One school that collapsed has buried an estimated 900 students.

President Hu Jintao has urged "all-out" efforts to rescue victims.

The epicentre of the earthquake was about 92km (57 miles) from Chengdu, Sichuan's provincial capital.

Because the earthquake struck in the middle of the day, it is feared that many schoolchildren may be among the victims.

Cries for help

There are harrowing reports from the scene of the school collapse in Dujiangyan city - about 100km (60 miles) from the epicentre.


Teenagers buried beneath the rubble of the three-storey Juyuan Middle School building were struggling to break free, while others were crying out for help, state news agency Xinhua reported.

Parents were watching as cranes excavated the site. Villagers rushed to help with the rescue.

Two girls said they escaped because they had "run faster than others".

One of the worst-hit areas appeared to be Beichuan county, part of the Mianyang city municipal area.

Some 80% of buildings there were reported to have been destroyed, leaving between 3,000 and 5,000 people dead and up to 10,000 injured.

Fast response

Dozens of aftershocks have been reported since the quake, which was the strongest to hit Sichuan province in more than 30 years, Xinhua reports.

Eyewitness Gilles Barbier: 'It was very scary'

The province is the most populated part of China - home to 87 million people.

State television said the quake had not caused major damage to Chengdu, which has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10 million people, or to the nearby Three Gorges Dam.

However, there were reports of factories, dormitories and other buildings collapsing near the epicentre.

Troops and helicopters have been sent to help with relief work.

The BBC's Quentin Somerville says the Chinese army has a good record of mobilising and getting people to safety.

He also says it is one of the most open and speedy responses to an emergency he has ever seen from Chinese state media.

The quake was felt as far away as Beijing, he says, meaning millions of people will feel connected to the disaster and will be watching TV screens closely to see how the government responds.

----------------------------------------
Are you in the area? Did you feel the earthquake in your country? If you have any information you would like to share with the BBC you can do so using the form below or text your experiences to: +44 7624 800 100

You can send pictures and video to:

yourpics@bbc.co.uk or text them to +44 7725 100 100. If you have a large file you can upload here.Click here to see terms and conditions or go to this address: http://news.bbc.co.uk/1/hi/talking_point/ 2780295.stm#yourpics

At no time should you endanger yourself or others, take any unnecessary risks or infringe any laws.



Name:

Email address:

Town and Country:

Phone number (optional):

Comments:


The BBC may edit your comments and cannot guarantee that all emails will be published.

China: 5,000 feared dead in quake

BEIJING, China (CNN) -- Up to 5,000 people are feared to have been killed by Monday's powerful earthquake in just one affected region of central China,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aid.


Students help a fainted classmate in Qionglai city in southwest China's Sichuan province.
3 of 3 State-run news agency Xinhua said authorities in Sichuan Province believed about 10,000 people were injured, in Beichuan County,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province.

The Sichuan provincial disaster relief headquarters said 80 percent of the buildings collapsed in the Beichuan Qiang Autonomous County after the 7.8-magnitude quake, Xinhua reported.

Several hundred students are also feared to be buried in collapsed school buildings, the agency said.

The quake was "felt in most parts of China," Xinhua reported, with the confirmed casualties in the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y of Sichuan, Gansu, Chongqing and Yunnan.

Xinhua said several schools collapsed, at least partially, in the quake. At one, as many as 900 students were feared buried.

"Some buried teenagers were struggling to break loose from underneath the ruins while others were crying out for help," Xinhua reported.

"Grieved parents watched as five cranes were excavating at the site and an ambulance was waiting."

One person was killed in Santai County, in the city of Mianyang, when a water tower fell, the news agency reported.

Another person was killed when a water tower fell in the city of Mianyang, the news agency reported.

A provincial government spokesman said they feared more dead and injured in collapsed houses in Dujiangyan City in Wenchuan County, Xinhua reported.

Don't Miss
iReport.com: Send us your pictures, stories
The news agency also quoted a driver for the seismological bureau saying he saw "rows of houses collapsed" in Dujiangyan.

Chinese President Hu Jintao immediately ordered an all-out effort to help victims of the earthquakes, Xinhua reported. It said Premier Wen Jiabao would go there to direct the rescue work. See workers in Chengdu hiding under their desks during the quake.

Bonnie Thie, the country director the Peace Corps, was on a university campus in Chengdu about 100 km from the epicenter, in the eastern part of China's Sichuan province, when the first quake hit.

"You could see the ground shaking," Thie told CNN.

The shaking "went on for what seemed like a very long time," she said.

"This is a very dangerous earthquake," said Bruce Presgrave, a geophysicist with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The quake had the potential to cause major damage because of its strength and proximity to major population centers, he said. Read an explanation about earthquakes. »

In addition, the earthquake was relatively shallow, Presgrave said, and those kinds of quakes tend to do more damage near the epicenter than deeper ones.

An earthquake with 7.5 magnitude in the northern Chinese city of Tangshan killed 255,000 people in 1976 -- the greatest death toll from an earthquake in the last four centuries and the second greatest in recorded history, according to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Tangshan is roughly 1,600 km from Chengdu, the nearest major city to the epicenter of Monday's quake.

After the first quake struck Monday, the ground shook as far away as Beijing, which is 1,500 km from the epicenter.

They felt "a very quiet rolling sensation" that lasted for about a minute, according to CNN correspondent John Vause.

"Our building began to sway," he said.

Thousands of people were evacuated from Beijing high-rises immediately after the earthquake.

At least six more earthquakes -- measuring between 4.0 and 6.0 magnitudes -- happened nearby over the three hours after the initial quake at at 2:28 p.m. local time (0728 GMT), the USGS reported.


A spokesman for the Beijing Olympic Committee said no Olympic venues were affected by the earthquake. The massive Three Gorges Dam -- roughly 600 km east of the epicenter -- was not damaged, a spokesman said.

The earthquake was also felt in Hong Kong, Shanghai, Taiwan, and as far away as Hanoi, Vietnam, and Bangkok, Thailand, according to the Hong Kong-based Mandarin-language channel Phoenix TV.

2008年5月4日星期日

微软雅虎无缘联姻

微软雅虎无缘联姻
2008年05月05日08:50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微软(Microsoft Corp.)宣布放弃对雅虎(Yahoo Inc.)的收购计划,因两家公司无法消除在收购价格上的分歧。

微软上周六公布了首席执行长巴尔默(Steve Ballmer)致雅虎首席执行长杨致远(Jerry Yang)的一封信,巴尔默在信中写道,微软已经表示愿意把对雅虎的收购报价提高至每股33美元,但是距雅虎要求的收购报价至少还低4美元。

巴尔默在微软的新闻稿中称,尽管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把收购总价提高了大约50亿美元,但是雅虎没有表示出接受收购提议的意向。他还补充道,经过仔细考虑,我们认为雅虎要求的收购价格条件对微软没有实际意义,而且放弃收购提议符合微软股东、员工以及其他股东的利益。

在雅虎回应微软上述声明的新闻稿中,雅虎董事长罗伊•波士托克(Roy Bostock)称,从微软提出收购提议以来,我们的独立董事会以及管理层都坚定地认为,微软的出价低估了公司价值,而且我们很高兴有这么多股东和我们一起将这种观点传递出去。

尽管微软可能最终会再次对雅虎发起攻势,但有知情者表示,他们认为上周六宣布的消息并不是微软为了迫使雅虎接受现有收购提议而采取的谈判策略。眼下,雅虎可能会面临股东的压力,要求其给出为何无法接受每股33美元左右收购价格的正当理由。据知情人士透露,雅虎的一些大股东曾表示,可以考虑每股34-35美元的价格,并且对微软和雅虎就消除价格分歧持乐观态度。

知情者称,巴尔默、Microsoft Platforms & Services Division总裁凯文•约翰逊(Kevin Johnson)、杨致远以及雅虎的联合创始人大卫•费罗(David Filo)周六早间在西雅图机场进行了会面,为谈判达成一致作最后的努力。这些知情人士说,雅虎已经把要价降低至每股37美元。

一位知情者介绍说,在长时间的会面中,双方讨论了收购价格和战略问题。之后,杨致远和费罗返回加利福尼亚,觉得微软可能会拿出新的收购提议。

在后来的电话交谈中,巴尔默告诉杨致远,微软决定放弃对雅虎的收购。巴尔默在太平洋时间周六下午4点左右向杨致远发出了信件,正式撤回了对雅虎的收购提议。

至于微软内部的反对意见以及巴尔默最近对这笔交易所能带来益处的怀疑在微软最终放弃收购的决定中发挥了何种作用,答案目前尚不清楚。

微软放弃收购雅虎的消息早些时候由网站AllThingsD.com进行了报导。



--------------------------------------------------------------------------------

微软放弃收购雅虎 可能引发业内洗牌


英国《金融时报》理查德•沃特斯(Richard Waters)旧金山报道
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

分析师和投资者上周末表示,微软(Microsoft)放弃收购雅虎(Yahoo)的决定,料将引发互联网行业一些最大参与者之间的新一轮谈判。目前上述两家公司均在寻求其他方法,以求提振其衰退中的互联网业务。

继上周六合并谈判破裂后,雅虎管理层可能面临最直接的压力,要求他们采取行动,预计该公司股价将大幅下跌。在收购消息的推动下,雅虎上周收于28.67美元。

一位专门利用收购机会投资股票的投资者表示,微软的最新举动可能旨在将雅虎拉回谈判桌,这种可能性意味着雅虎股价不太可能回落至20美元以下。在3个月前微软最早表明其收购意图前,雅虎股价不到20美元。

一位熟悉雅虎的人士表示,雅虎计划继续推进努力,试图完成其与谷歌(Google)和美国在线(AOL)最近数周一直商讨的相关交易。

上述谈判涉及将雅虎某些搜索引擎广告业务外包给谷歌,以及收购美国在线,交换20%的股权,其目的是作为抵御微软的手段,但在雅虎试图证明其更长期的扭亏为盈计划能够奏效之际,外界尤其将雅虎与谷歌的交易视为短期内提振雅虎业绩的最大希望之一。

一位知情人士上周末表示,与此同时,美国在线也一直在与微软进行谈判。一位投资者表示,如果事情的最新变化导致微软与雅虎争夺美国在线,那么美国在线的母公司时代华纳(Time Warner)可能最终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微软还与新闻集团(News Corp)进行谈判,目标是将其互联网业务与MySpace结合起来。


--------------------------------------------------------------------------------



微软让雅虎跑了


英国《金融时报》理查德•沃特斯(Richard Waters)报道
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

随着微软(Microsoft)放弃收购雅虎(Yahoo)计划的影响被渐渐消化,一位投资者昨日总结称:“这是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的一次挫败。”此话可能归纳了华尔街微软支持者们的郁闷反应。

尽管这位微软首席执行官提出了看似难以抵御的收购溢价,并花费了3个月的时间试图收购雅虎,但他如今两手空空,至少目前如此。

上周末,鲍尔默已在努力驳斥外界的看法:即交易失败将导致微软的互联网战略陷入混乱。

“尽管收购雅虎将增强我们实现广告及互联网服务战略的能力,但我仍然相信,没有雅虎,我们也能实现我们的目标。”他在上周六致员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

然而,一些观察人士已在声称,收购失败标志着微软努力的一次重大挫折,微软试图在快速增长的互联网广告业务领域打造一个与谷歌(Google)相抗衡的竞争对手。

广告集团WPP首席执行官马丁•索瑞尔(Martin Sorrell)表示:“这显然令人失望。”索瑞尔早些时候曾对微软收购雅虎交易的想法表示欢迎,他认为这是打造一个重要竞争对手的最佳机会。

他补充称,交易失败将巩固谷歌作为互联网广告业务主导者的地位。对于一家历来拒绝考虑大型合并交易的公司而言,微软的主动收购表明,在试图追赶这家搜索巨擘方面,微软的紧迫感日益增强。微软传统上认为,合并这种做法最好留给成熟行业中那些没有其它增长选择的公司。

尽管过去5年,微软对其自身的搜索业务投入数亿美元,但该公司实际上在搜索业务方面输给了其最大竞争对手。

这打击了这家软件公司凭借自身能力赶超对手的信心,也与人们熟悉的“快速模仿者”(fast-follower)战略相违。过去,尽管微软进入市场的时间较晚,但通常会通过模仿市场领军企业的策略而迎头赶上。

微软最近与美国在线(AOL)和MySpace的谈判,可能会带来其它交易,进而增强微软的互联网业务实力。

但索瑞尔表示,微软与美国在线的互联网广告业务的合作,将不会产生微软与雅虎交易那样足以抗衡谷歌的力量。

同时,对于鲍尔默而言,放弃收购雅虎代表着他在担任微软首席执行官期间最引人注目的失败之一。

中国列车惨祸的背后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陈晓守 2008年4月30日 星期三

此次令人震惊的山东列车脱轨事故或会将年前南方雪灾给中国铁道部带来的自信抹上质疑的色彩。三个月前的那场雪灾,某种程度上拖缓了饱受诟病的中国铁路改革步履,靠行政体制高效的救灾模式,铁道部得以在中国国务院是次机构改革中全身而退。

中国官方初步认定,发生在山东淄博境内的列车脱轨事故为人为责任事故,排除了恐怖袭击和治安原因。事故责任辖区内的济南铁路局党政主要负责人也迅即被免职,“接受审查,听候处理”。

事故发生在4月28日凌晨4时48分,北京至青岛的T195次客车下行至胶济线周村至王村区间时,尾部第9至第17节车厢脱轨,与上行的烟台至徐州的5034次客车相撞,致使T195次客车机车和5节车厢脱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中国媒体援引新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王君的话称,“4·28”胶济铁路事故中事发列车严重超速,在限速每小时80公里的路段,实际时速达到了每小时131公里。

71人身亡,416人受伤。这是继1997年荣家湾事故后,十年来中国铁路的最大死伤。十年前的1997年4月29日,昆明开往郑州的324次旅客列车运行到京广线荣家湾时,与停在该站长沙开往茶岭的818次旅客列车相撞,126人死亡。

再往前倒推十年。1988年1月24日,昆明开往上海的80次特快列车,运行至贵昆线且午至邓家村间,由于列车颠覆,造成旅客及铁路职工88人死亡。时任铁道部长丁关根引咎辞职,那是中国铁路百多年历史上因事故去职的最高官员。

管理因素在频发的铁路灾难中似乎很难撇清干系。考察过往重大铁路事故,天灾与人祸各占一定比例,而后者造成的伤亡及带来的阵痛,远较前者来得剧烈和深远。仅仅在三个月前,同是胶济铁路,就发生过重大事故——修路民工强行进入作业区酿制灾难,18人死亡——事发路段距此次事故发生地淄博王村不到200公里。

把层出的重大死伤归结于中国铁路系统高度行政垄断下的低效运行或许过于严苛,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弊病在防微杜渐及监管上已给中国僵化的铁路体制带来沉疴。中国安监官员对是次出事铁路运营企业“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领导不到位、责任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和监督管理不到位”的严厉指责,在铁路体制的顽固症疾面前,已显苍白。

事实上中国铁路的市场趋向改革早在1993年初业已明确,外部运输方式带来的竞争促使铁道部不得不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正视自身的缺陷——既是中国铁路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又是企业的直接出资人,行使国家铁路生产调度、制定客货运输市场战略等企业职能,又担负着铁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任。

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权责界定不清,身为内阁成员的铁道部难以摆脱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盈利状况的关注,难以完全从社会利益出发,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来制定行业政策和进行市场监管。作为行业管理中的政府职能角色,铁道部代表企业制定市场规则,并通过制定部门法规保护所管企业及部门利益,如此难缠的关系,使其很难在代表公众的立场,超然地行使监管权力。比如之前,中国铁道部发言人对广州地方政协官员有关雪灾中铁路表现的批评,傲慢反弹,即是一例。

2000年及2003年,中国铁道部先后提出“网运分离”和“网运合一、区域竞争”等改革模式,但均被中国国务院否决。不过,以政企分开为主线的渐近式改革思路已经成为主调,难点在于铁路基础设施与客货运输如何分拆,政企分开后企业模式如何选择。以至时至今日,中国铁路的实质性改革依然徘徊在十字路口。

此前中国媒体援引铁道部官员对今年雪灾应急的总结说:“我们仍然很革命,救灾之时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如果不是现有的体制发挥了巨大作用,而是靠公司体制各自为战,救灾工作就不会取得更高的效率和成绩。”

“雪灾保住了铁道部”——“两会”期间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的感叹,放在当下的语境里,尤其显得改革的艰难。

中国铁路改革之难,在于企业模式的选择能否从本质上解决政企分开与铁路业经济效益的之间的矛盾,这在经济学层面已是共识。政企分开的目的是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铁路管理机构成为铁路行业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

在一份关于中国铁路体制改革的建议中,专家们给出了铁路改革的主线:“政企分开、网运分离、调度独立”。具体设想是,通过铁路资产重组,铁道部与所属企业“脱钩”,将铁路资产管理全部移交给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改革后的铁道部不再直接管理铁路国有资产,将政府职能真正转到全行业管理、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市场规则、依法对企业的各种经营行为和安全生产进行监管。

专家认为铁路运输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列车的运行调度指挥上,事实上中国铁路的垄断难以打破也正是将“集中统一调度”作为一大理由。

中国媒体披露,“4·28”胶济铁路事故调查组认为,济南铁路局在此次事故中暴露出两点突出问题:一是用文件代替限速调度命令,二是漏发临时限速命令。

背后显示的逻辑是,统一调度并不能完全遏止灾难,过度集中的权力倒成了回避改革的借口。

2008年4月28日星期一

中国胶济铁路客车相撞事故死亡人数升至66人 数百人受伤

路透北京4月28日电(记者郭仕鹏/Nick Macfie)---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报导称,中国山东境内胶济铁路当天凌晨发生的客车脱线相撞事故,已造成至少66人死亡,数百人受伤。据新华社报导,有400多人被送到医院,其中重伤70多人。这意味着死亡人数还可能进一步上升。


北京开往青岛四方的T195次客车运行至山东省境内胶济铁路周村至王村间脱线,与烟台至徐州的5034次客车相撞。


一位货运工人称,事故发生时两列火车可能都处于全速行驶状态。这是1997年以来中国最为严重的火车交通事故。


事故发生在铁路一个拐弯处,当时旅客大多在熟睡中。事故现场散落着一些破碎的暖瓶和沾有血迹的被褥。


伤者中有四名法国人,均因骨折送往医院,其中一人伤势较重。


车厢颠覆

从新浪网刊载的图片看,车厢倾覆过来,救援人员穿梭在裹着毯子的旅客中。


当地报纸《齐鲁晚报》称该铁路周一开始启用新的列车时刻表。


电视台称,这条铁路建于1897年,定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告别客运历史,成为一条货运专线。


新华社称,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亲临现场组织指挥,国家主席胡锦涛指派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赶赴现场。


过去几年中国在铁路建设上投资了约1000亿美元,以扩展铁路网络来满足客运和货运需求。
周一事故是1997年湖南荣家湾列车追尾冲突行车特大事故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荣家湾事故中有超过100人死亡。(完)

Dozens dead in Chinese train crash

BEIJING, China (CNN) -- Two passenger trains collided in eastern China's Shandong province Monday morning, killing at least 70 and injuring 420, according to China's official news agency.


Two trains collided in east China's Shandong province on Monday.

One train on its way from Beijing to Qingdao, a city in eastern China, derailed and crashed into a train which was traveling from the Shandong city of Yantai to Xuzhou in the eastern Jiangsu Province, according to a report by the state-run Xinhua news agency.

The wreck happened in the city of Zibo in Shandong Province at 4:43 a.m., the report said.

"Most passengers were still asleep, but some were standing in the aisle waiting to get off at the Zibo Railway Station," a passenger named Zhang was quoted as saying by Xinhua.

"I suddenly felt the train, like a roller coaster, toppled 90 degrees to one side and all the way to the other side. When it finally went off the tracks, many people fell on me and hot water poured out of the thermos flasks."

Local villagers joined police officers and medical workers in the rescue effort, breaking train windows with farm tools to pull out stranded passengers, Xinhua said. Survivors also joined in, using blankets from sleeper cars as stretchers to lift the seriously injured from the stricken carriages.

A 38-year-old woman called Yu told Xinhua she had escaped through a crack in the floor of the carriage with her 13-year-old daughter.

"We were still sleeping when the accident occurred," she said. "I suddenly woke up when I felt the train stopped with a jolt. In a minute or two it started again, but soon toppled."

Xinhua quoted government officials saying they suspect human error in the mishap and have ruled out terrorism as a cause.

CCTV, China's state television station, said four French citizens were among the injured.

Passenger Trains Collide in Eastern China



A train lies on its side at an accident site in east China's Shandong province.
The New York Times


BEIJING — A predawn collision between two passenger trains in Eastern China on Monday has killed at least 66 people and injured 247, according to Xinhua, the state news agency, making it one of the deadliest rail accidents in recent years.


Rescuers work at the site where two trains collided in east China's Shandong province.

Two passenger trains collided in eastern China on Monday, Xinhua news agency reported, and a hospital official said injured passengers had been admitted.
The two trains, one heading from Beijing to Qingdao and the other traveling between Yantai and Xuzhou, collided at 4:40 a.m. in the town of Zibo, Shandong Province.

Witnesses said one train derailed at a bend and then struck the other, throwing at least ten cars into a ditch. Wire reports quoted a rail official saying that a new timetable introduced on Monday might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crash.

Last September, a collision involving two trains took place on the same line, although there were no deaths. In January, 18 track workers were killed on the Beijing-Qingdao route after they were struck by a train traveling 75 m.p.h. in the dark.

Chinese newspapers frequently report railway fatalities, although most of them involve small numbers of deaths from collisions between trains and vehicles at track crossings.

China ha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heavily used rail systems. In recent years, at least $100 billion has been spent on improvements and expanded service.

Reached by phone on Monday morning, hospital officials in Zibo said the injured began arriving around 5 a.m. with about 100 ambulances ferrying the injured to local hospitals.

A medical worker at the People Liberation Army’s No. 148 Hospital said more than 82 of the injured had been brought to the hospital and that family members had begun arriving by late morning.

An emergency room worker at Zibo Central Hospital said 40 patients were being treated there.

“Now the situation of patients is stable,” she said. “Some have lower back fractures, some have fractures to the chest and some have broken legs.”

2008年4月8日星期二

媒体奥运报道摘编(华尔街日报)火炬接力“插曲”多 中国民众情激愤

火炬接力“插曲”多 中国民众情激愤
2008年04月08日13:30 华尔街日报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接力活动正迅速演变为某些人宣泄不满情绪的场所,这激怒了普通中国民众,他们觉得自己的国家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

当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时,沿途聚集了大量反华人士,法国警方需尽力维持现场秩序才能护送圣火顺利传递,并保证它不被扑灭。不过周一,圣火在巴黎的最后一程传递还是被临时取消了。这些“插曲”在上海和北京两地的市民中引发了日益高涨的愤怒和民族主义情绪。

就职于北京一家贸易公司的杜春华(音)说,所有的中国人都应该感到愤慨,那些人想破坏如此平和的一项活动,太坏了。

中国政府原打算将本届奥运会办成一项国际性盛会,借此展示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以及它愈加重要的国际影响,然而如今看来,奥运契机却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中国的国家形像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项许多人本以为可以增进中西方相互理解的活动,而今却赤裸裸地展示着双方间难以弥合的意见鸿沟。

就在火炬传递活动在巴黎遭遇麻烦的前一天,伦敦的火炬接力活动同样遇到不顺:一名抗议者试图冲破安保人员夺走火炬。周三奥运圣火将抵达旧金山,这可能又是一个是非之地,活动分子的行事计划早已筹备了数月。

周一发生在巴黎的一幕显得有些混乱。一名女性火炬手坐在轮椅中手持火炬时,火苗似乎并未在燃烧。过后组织者又将火炬送往一辆载有中方官员的车上,警察则穿着溜冰鞋护卫车辆继续沿传递线路行进。

一名警方发言人说,传递期间火炬至少熄灭过一次。而3月底在希腊奥林匹亚点燃的火种实际上还在车上的一只灯笼里燃烧着,以备不时之需。

不久前在西藏发生的事件助长了伦敦、巴黎两地针对奥运火炬接力的抗议活动。始于三月初的西藏和平示威后来演变为一场暴力骚乱,中国政府对骚乱作出了强有力的回应。

除此之外,反对火炬接力和中国主办奥运的呼声和行为还将矛头指向了中国的整体人权纪录,以及它与苏丹、缅甸等专制政权的联系。

比利时59岁的律师让•皮埃尔•本维依(Jean Pierre Bonville)带着12岁的儿子来到巴黎参加抗议活动。“这不仅仅是西藏问题,它事关全部自由权利,”他说。

不过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如今中国社会所享有的自由氛围以及这个国家的繁荣程度都是他们以往未曾体验过的。对他们而言,奥运会就好似一场庆祝盛会,庆祝他们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取得的各项进步。

火炬接力中出现的这些“不和谐音”在中国媒体的报导中被“屏蔽”了,尤其是在雅典点燃奥运圣火的活动上出现的抗议画面更是被断然截去。但随着抗议活动的不断涌现,中国媒体开始予以报导,只不过报导的时间往往不是那么及时,而且通常只是将矛头指向藏独分子。

26岁的韩海灵(音)是北京的一名城市规划人员,她谈到,抗议者应该来这儿亲眼看看,他们不知道这里的情况,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他们被媒体误导了。

这位韩女士说,每个政府都有它的问题,但她想说的是中国政府处理西藏问题的方法是正确的。她还说,政府向西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投入了大量资金。

正是这种情绪促使海内外华人出头维护中国和奥运火炬接力活动。火炬在巴黎传递时,西藏抗议者与挥舞着五星红旗、口呼“北京加油”的爱国人士撕破颜面,双方大打口水战。


27岁的中国女子沈双(音)说她为了支持北京奥运会专程从马赛来到巴黎。她不仅把国旗画在脸上,还一路小跑跟随着火炬护卫人员,无视沿途抗议者的口哨声。“我能一天都这样跑下去,”她说。

当火炬从艾菲尔铁塔出发,沿着塞纳河行进时,数百人手持藏独旗帜涌向街道,他们高呼着“自由西藏”的口号,试图阻止火炬传递进程。

大货车和卡车在前方开路,帮助火炬闯过拥挤的人群。另一边,警方身穿厚厚的的防护服维持着现场秩序,他们扭住抗议者的胳膊,将其中一些人按倒在地。与此同时,来自中国的保卫人员身着运动服跟在火炬旁,形成了一个防护圈。

尽管采取了严格的安全措施,但现场不时发生的意外事件仍不得不让有关方面加强戒备。传递过程中,几名抗议者冲破警方组成的人墙,当时距离火炬仅几步之遥。

这些抗议活动之所以难以控制,部分原因在于其规模──既有大范围的抗议也有小规模的零星活动。总部设在巴黎的人权组织记者无国界(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的成员还爬上了艾菲尔铁塔,并打出一面巨大横幅,将奥运五环画成了五个相互扣联的手铐。

火炬手比聂(Yolaine De La Bigne)接过火炬时戴上了一枚印有藏独旗帜的臂章。她回忆说,就在自己准备伸手展示时,跟随左右的中方护卫人员赶紧将臂章扯了下来。

北京奥组委发言人孙维德周一对试图扰乱火炬接力伦敦站活动的抗议者提出了指责。他指出,少数藏独分子企图破坏奥运火炬在伦敦的传递活动,对他们的可耻行径我们予以强烈谴责。

在许多从网上获知抗议事件的中国人眼中,火炬传递遭遇的种种麻烦似乎和他们印象里的中国现实相去甚远。今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个年头。几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一潭死水如今已跃升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25岁的程红宇(音)是一名法语专业学生,她说抗议者并没有生活在这儿,他们只是从他们的角度看到了问题,其实没有看到问题的全貌。她还说,总的来说,政府的施政方向是正确的,政府只是想发展西藏,改善西藏人民的生活。

近日来,网络留言充满民族主义情绪,多数网民认为奥运会被用来充当了藏独运动的工具。在一个讨论政治、社会话题的国内热门聊天室里,一位网民写道:外国势力发起的藏独破坏活动太可恶了;激怒中国民众要比颠覆政府更可怕。

有些中国人的确已开始有所行动,他们向西藏人权人士和报导西藏骚乱的驻华外国记者发起抗议,拨打骚扰电话或是发送骚扰邮件。

令许多中国人不解的是,外部世界为何就看不见中国这几十年来所取得的非凡成就。

供职于一家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的韩宏毅(音)说,首先,想搞破坏的只是那么一小群人,而且很明显这背后隐藏有某种政治目的。他说自己是从网上知道这些抗议事件的。“这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不公平,我们盼奥运已经盼了好久了,”36岁的韩宏毅说道。

2008年4月6日星期日

坏人及时赶到,好人哪里去了?(中国抗冰雪灾害时评)

坏人及时赶到,好人哪里去了?

吴洪森

我们事后才得知,被雪灾困在高速公路和铁路上的农民工,很多人长达一星期才获得救助。他们仿佛被困在无人地带的南极和北极。假如真的是困在南极和北极,一个星期能得救,还是值得庆幸和庆功的喜事。然而,他们不是困在无人地带,除了贵州山区之外,湖南、安徽等地都是人口众多的地区,很多被困车辆,离城市只有几公里。困在这样的地带,居然得不到及时救助,这真是悲惨。幸亏还有趁机发雪灾财的贩子及时赶来,把水以5元、10元一瓶,方便面20元甚至50元一杯的高价卖给他们。媒体对这种趁人之危赚黑心钱的行为愤怒指责。扮演道德义愤再容易不过了,可是我要问:农民工被困在寒冷彻骨车厢里,电视上出现过一个报道他们不幸的镜头吗?我还要问,假如不是这些赚黑心钱的坏人及时赶到,一个星期的断水断粮将饿死冻死多少人?

这次雪灾,没有大批死人,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些赚黑心钱的。幸亏三十年的改革开发,追求发财致富成了合理合法的事情。这次雪灾如发生在极左时代,既封锁消息又不允许做买卖,将不知冻死饿死多少人。因此,与极左时代相比,灾害发生的时候,允许赚黑心钱的坏人到场,避免了大批死人现象发生,这无疑是个进步。不过,三十年的改革,才换来这么一点不公平不道德的进步,是否也太对不起人了?

中国难道只有赚黑心钱的坏人,没有愿意赈灾行善的好人了吗?当然不是。那么,为什么好人不能及时赶到救灾现场呢?

毫无疑问,第一责任是新闻媒体失真失实,不敢及时报道。在持续十多天的雪灾期间,我们从电视新闻里看到只是几个大城市火车站、飞机场的拥堵情况,农民工被困在路途上的镜头一个也没有。

印度裔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是研究贫困与灾荒的权威,他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中,通过比较研究得出结论说,民主国家之所以在灾荒发生的时候很少发生大批死亡事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民主国家的信息自由流通,新闻自由使得民主国家的公民在灾荒来临之间就有足够的时间采取保护自己的措施。

而当灾荒发生的时候,新闻无处不在的监督不但能促使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来救灾,并且也帮助了民间组织迅速找到救灾的目标和对象。

阿玛蒂亚.森以印度和中国相比较,印度虽然也是经济落后国家,也多次发生大范围灾荒,印度之所以没有出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大批饿死人的情况,就是得益于民主体制的新闻自由。

美国2005年发生于新奥尔良的飓风灾害也印证了这观点。在飓风袭击新奥尔良之前两天,气象局就发布了灾害预报,第二天80%的居民撤离,剩下20%的居民多半是赖着不肯走的,在飓风来临的前一天,政府下达了强制撤离命令。飓风来临联邦政府充分获得救灾权后,近3万名官兵和物资从全国各地调配到受灾地区,数千架次飞机不断搜寻幸存者和投递物资,空运了650万份套餐,政府每晚花费1100万美元安置数十万名灾民在宾馆住宿。尽管这样美国媒体还是严厉批评布什政府救灾不力。

救灾全程,媒体不仅充分保障了各种消息的发布,抑制谣言,还因其灵活,在混乱的情形中充当了三级政府和灾民多个角色间的沟通者,并充分曝光了救灾中的每个死角。

最初担负救灾总指挥的布朗,面对媒体的时候,助手提醒他把袖管卷起来以博取好印象,这一细节被媒体逮住,大加抨击,在舆论压力之下,布什政府只好撤销他总指挥职务,另派他人接替。大灾当前,高官居然还想在镜头面前作秀,是不可容忍不可原谅的。

救灾是高度组织化的行动,没有组织,个人是难以参与救灾的。因此,除了新闻自由之外,能否使好人迅速赶到救灾现场,关键就在于这个社会的公民平时是否有结社的自由。一个没有结社自由的社会,其民众必然是一盘散沙。没有结社自由,对社会事务没有政治权利的民众,在灾难事故面前只能做个袖手旁观的看客。鲁迅把中国民众的看客心态归结为国民的劣根性,而同时代的杜亚泉却准确的指出,没有公民权利是导致"看客"心态的根本原因。

明朝末年,100万人口的清朝,把5400万人口的明朝杀的落花流水,毫无招架之力。许多读者对此难以理解,一个大国怎么软弱无能到这种地步?对此,钱穆先生已经有过解释,他说中央集权的政府使得地方和民间没有活力也没有权力,凡事都靠中央来解决,一旦中央瓦解,全国整个就崩溃,不堪一击。

再举一个相反的例子,1940年拥有1亿5千万人口的前苏联,出动46个师入侵人口只有350万的芬兰,当时芬兰的军事编制只有1万人,之前他们的军事编制曾经是2万5千人,为了增加教育经费,芬兰政府大幅削减军费,把军队人数减少到1万人,有人担心这么少的军队无法抵抗强敌入侵,芬兰首脑说,我们如果不把钱花在人民的需要上,就和苏联没什么两样了。人民不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政府再多的军队也没有用。

果然,苏军入侵后,芬兰人民奋起抵抗,在捍卫芬兰独立的保卫战中,苏军伤亡了一百多万,其中阵亡就二十多万,芬兰阵亡只有2万多,损失飞机8架,苏联损失了900架。全民同仇敌忾的抵抗,使苏联付出了巨大代价。这一事实证明,真正强大的国家是人民有权的国家,真正强大的政府是人民拥戴的政府。

一百多年前,严复带着寻求西方富强奥秘的使命到英国学习。他的结论是,西方世界之所以富强是人民自由。人民可以随意结社随意开办公司,自由使得西方社会活泼有生气,人人可以尽其才,正是民间的活泼强大,奠定了西方国家强大的基础。

时隔一百多年之后,严复的发现还是没能在中国实现,中国的进步为什么如此缓慢呢?

(此稿为3月15日出版的《南风窗》专栏写于2008-3-2)

中国股市呈崩盘迹象 房地产市场亦现松动

热点:中国股市呈崩盘迹象 房地产市场亦现松动
03.27 22:04

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破灭的征兆
广东省深圳市郊外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开始出现下跌倾向。
前一段时间炒得火热的中国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最近出现了泡沫破灭的征兆。上证综指在5个月间暴跌40%,与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时股票下跌的速率相当。房地产市场则以香港附近地区为中心出现松动。

次贷问题令欧美各国经济前景堪忧和中国政府强化金融紧缩政策是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过去很多人都认为“8月的北京奥运会之前股市肯定会一路上扬”,但最近悲观论调正在迅速蔓延。
  
▽楼房开工数量骤减

  “您只要看看周围就知道了,没有新开工的楼房。”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当地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女职员郁闷地说道。自2007年下半年起深圳房产成交量锐减,07年下半年仅为巅峰时的六分之一。

  从香港市中心出发,乘车只要1个小时就能抵达旁边的深圳市。据这名职员说,以前有钱的香港人都过来买房,现在大部分人都不来买了。虽然按政府的统计房价还在涨,但事实上无疑已进入调整期。

  在上海一家证券公司的交易大厅内,百余名散户等在用大厅内的电脑买卖股票,大多数人都是满脸无精打采。一位30岁上下的女性感叹,不知道自己究竟亏了多少钱。

  上证指数之前曾出现过一年暴涨3倍以上的疯狂局面,但自从07年10月创下6124点的最高点位之后便一路下探,截至本月27日,股指较顶峰时已下跌了约40%。

▽金融紧缩出乎意料

  让投资者们始料不及的是,中国政府加强了金融紧缩政策,加息幅度超过了人们的预期。今年2月份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了8.7%,创下了近12年来的新高。对中国政府而言,抑制通胀已成为首要课题。

  如果中国股市和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跌,中国企业出现巨额亏损也并非没有可能。

  在深圳设厂的一家日本IT企业的管理人员坦言“售出产品无法收回货款的情况正逐渐增多”。据他说,当出现中国企业倒闭的情况时,通常首先向中国的债主偿还债务,之后才轮到日企。为此这家企业已开始针对泡沫破灭的情况着手制定对策。(完)

全球粮食危机(多媒体专题报道 Reuters)



分析:食品价格一飞冲天罪不全在投资者,多方因素使然 10:27am BJT
路透纽约4月2日电--全球食品价格涨至高位,至少可以部分归罪于在过去五年里将资金转入商品市场的投资者,因其寻求较股市和债市更高的回报. 全文
世行总裁佐利克呼吁全球协同行动以解决食品危机
粮食危机大敌当前 人心恐慌不断升温

矿业公司全球掘地三尺忙找矿(华尔街日报)

2008年04月04日16:08

去年,力拓公司(Rio Tinto)首席执行长艾博年(Tom Albanese)给该公司在全球各地的探矿人员发了一份电子邮件,其主旨就是要他们加紧工作。

距离公司总部数千英里之遥的托斯坦•达纳(Torsten Danne)也得到了这一讯息。过去几年中,在两名向导、几匹马、数头驴子、一条狗和几磅探矿设备的帮助下,达纳一直在遥远的秘鲁安第斯山区寻找铜矿。他日复一日地筛选着河流冲积物、敲打着山间的岩石,感到压在自己身上的找矿压力比以往大了许多。


点击下图查看更多图片

达纳和成千上万与他一样的探矿人员是全球矿产业的根基所在,世界市场对矿产品日益膨胀的需求已使这一行业难以应付。由于中国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矿产品需求大幅飙升,矿产品和金属原材料成了全球的紧俏产品,从城市排水系统到发电厂,所有建设项目都离不了它们。

这便给地质工作者、工程师和当代“夺宝奇兵”(Indiana Jones)们肩上压上了沉重的担子,在找矿方面实现新突破的希望就寄托在他们身上了。而英-澳矿业公司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出价1,470亿美元的收购更是使力拓在找矿方面倍感压力。

艾博年说,他希望能迅速为力拓找到更多矿产资源,以帮助公司避免被必和必拓收购。掌握更多矿产资源能增加力拓的净值,至少也能起到迫使必和必拓提高收购出价的作用。艾博年已经将更多探矿人员招至麾下,并把他们派遣到南非、西伯利亚和秘鲁等地找矿。力拓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雇佣了约950名探矿人员,它现在的找矿支出比5年前增加了15%左右。艾博年说,新发现的矿山要“足够大”才能“于事有补”。

在探矿支出多年不足之后,全球各矿业公司目前正在争先恐后地“恶补”这一课。但鉴于找到新矿并将其开发和投入运营的周期往往很长,有人怀疑矿业公司像现在这般亡羊补牢可能为时已晚,而且矿产品的价格是否能继续这样无限期的上涨也是未知数。如果美国经济长期陷入衰退,市场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出现下降,矿产品价格便有可能下跌。

广告潜在的并购谈判

上周,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公司(Companhia Vale do Rio Doce)和英-瑞矿业公司Xstrata PLC的合并谈判以失败告终,原因之一是淡水河谷怀疑自己给Xstrata开出的收购价可能太高了。该公司首席执行长罗杰•阿涅利(Roger Agnelli)周二说,双方仍有可能重启合并谈判。

但许多分析师认为,鉴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十分迅猛,大宗商品的价格远未见顶。去年末时,铁矿石的现货价格涨至了每吨200至225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而今年迄今为止的价格从未低于这一水平20美元以上。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大宗商品部,铜期货的价格周四收于每磅3.90美元,上涨2.40美分,创下3月7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必和必拓的首席执行长高瑞思(Marius Kloppers)表示,该公司在过去5年中已经将探矿预算提高了15%,希望这有助于它吸引到世界顶级的探矿人员。必和必拓拥有约1,100名探矿人员,它觊觎力拓的部分原因就是希望两公司合并后能在成本高昂的探矿业务上实现协同效应。

投入更多资金

Xstrata 2006年在寻找新矿方面投资了2.5亿美元,是5年前水平的四倍。该公司负责企业发展战略的执行总经理斯拉斯•马瑞提斯(Thras Moraitis)说,鉴于采矿业多年来在寻找新矿方面的投资一直不足,现在需要加大投资力度。

与原油一样,矿脉离地表较近、开采较为容易的矿藏大都已被人们发现了。那些人们仍未发现的矿藏往往深埋于地表之下,开采成本也较高。它们还常常位于政局不稳的国家,或是基础设施老化或不足的国家。俄罗斯、非洲和南美等地的部分地区由于经常断电,不仅那里的找矿工作常受影响,矿藏即使找到,开采和运输也是个大问题。

力拓会先通过卫星拍摄的地壳图像来分析某一区域的岩层中是否含有矿藏,然后再向有望找到矿藏的地区派出探矿队。一旦查明确有矿藏,该公司便会与当地的政府官员接洽,争取获得采矿许可权。

力拓在秘鲁的最大铜矿La Granja便是通过这种方式于2005年12月获准开采的,此前该公司承诺会向此矿投入6,000万美元勘探资金,并向秘鲁政府支付2,200万美元。此外,力拓还承诺为秘鲁的社会项目提供资金,并雇佣当地居民。

在与秘鲁政府谈判期间,力拓向La Granja周边地区派出了一组人马,让他们与当地人接触,并向他们解释该公司探矿人员即将做的工作。力拓称,这些亲善人员所做的事是公司勘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10年前,一批为一家现已破产的矿业公司工作的勘探人员曾在秘鲁南部被一个当地部落扣为人质,他们在公司缴纳了大笔赎金后才被释放。力拓表示,这件事发生后,它再没有干过不事先打招呼就派出探矿人员的事。

虽然卫星探测在探矿工作的前期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仅有这一步是不够的。力拓全球勘探团队的负责人埃里克•芬雷松(Eric Finlayson)说,地质学家们往往认为卫星能把地球上的所有东西一览无余,但其实不能。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淘金热时一样,今天要想在地球上找到矿也需要亲往勘探以及必不可少的运气。

这就是达纳要做的事。这位43岁的德国地质学家能说三国语言。他的研究足迹踏遍了土耳其和南美洲。最近他与力拓雇佣的另一位地质学家成了同事。

达纳在几年前才开始为力拓效力,起先主持对La Granja铜矿临近的El Peon区进行勘探。他表示,在El Peon发现了有铜矿的踪迹,但尚未确定富集区的位置和开采难度如何。相对于其他有色金属,铜价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中受益更大。目前铜价已经达到每吨大约8,500美元,而上年同期只有7,300美元左右。

秘密代码

在最近进行的一次野外勘探中,达纳与牲口队和向导们,带着榔头、罗盘、磁铁、量角器、地图、一大堆地图和数据记录表,还有两部全球定位系统(GPS)设备在拂晓上路了。一部GPS用来通过卫星影像寻找值得采样的岩石标本,另一部则备用并为后方大本营提供自己的行踪。

每天两次,他要用自己的代号“Tigre 3”向老板“Zorro-3”报告自己所处位置和进展。之所以用代号,是为了防止其他竞争对手通过无线电窃听铜矿的情报。

他们行走在乡间小道上,穿过桔子林和种植着香菜、大豆、土豆的农田,经过猪狗牛羊栖身的小砖房。当他们向森林深处跋涉时,周围的植被变得愈发的茂盛。由于山峰高入云,因此森林中弥漫着浓雾。

寻找矿物电气石的踪迹

在勘探过程中,达纳到处寻找白垩色的岩石,铜矿就有可能含在这种岩石内。如果在岩石内找到深灰色或黑色的矿物电气石,往往就意味着附近肯定有铜矿。

他表示,如果在几年前,他有可能会凭着感觉在一片荒郊野外闲逛数日寻找矿物的踪迹。而如今他必须走得更快,并向上司解释为何要朝着某个特定的方向前进,记录寻找到的每一件标本、作出详细的说明并标明发现地点。达纳称,这件差事不再是靠感觉,而是需要更多的证据。

达纳有一名秘鲁助手,叫西刚多(Segundo)。他总是走在最前面,用镰刀披荆斩棘,开出一条小道。在西刚多的身后是另一个当地人──奥斯卡•路易兹(Oscar Ruiz)。他负责驱赶两头驴子驮着设备踏入陡峭的峡谷,在底部有一条河。他们之间不怎么说话,如果说也是用西班牙语。几年前达纳来到南美洲后才学会说西班牙语。

在河里,达纳踏进齐膝深的水中,挽起他那件茶色衬衫的袖子,将手臂浸如冰冷的河水中用一件碗状的设备在河底捞起沉积物。然后他用筛子将大块、无用的石块筛选出来,留下那些有用的小石粒。

他将筛选出来的沉积物放入塑料袋中留作日后化验。然后朝着河流上游一块红褐色的大石头走去。根据颜色,他觉得这块岩石内和附近地区应该有铜矿。

他用榔头敲破岩石,然后拿放大镜观察。

路易兹用西班牙语问道:“哪有含电气石的岩石?”

达纳答:“这没有。”

经过为期两周的标本收集后,达纳先坐直升机然后坐飞机到了秘鲁首都利马。力拓在这里设有一座实验室。他计划在这呆上两周,然后再回到现场。在此期间,他对样本内的矿物质进行了检测,并参考卫星图像和地图来确定矿藏是否在地层深处,以及公司是否该钻探。

达纳并不赞成草率进行钻探。力拓每钻探1米的成本在100美元左右。而矿业公司往往必须一次钻探好几个探洞,每个深3,200英尺,才能决定储量的大小和深度。达纳称,在开工前最好要搞清楚状况,否则代价可是非常昂贵的。

去年夏季,他曾建议公司在La Granja附近几英里外钻探一处古老的岩层。

达纳称,那里具备了存在矿藏的所有迹象。我们在那里的岩石内找到了铜,而且地点位于山上足够高的地方,可以排除河流或泥石流将少量含铜矿石从原矿藏冲到当地的可能性。

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他们找到了更多的铜,但矿脉在大约33英尺的深度就枯竭了。

————————————————————————————————————
力拓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Rio Tinto PLC (ADS)
总部地点:英国
上市地点:纽约证交所
股票代码:RTPRio Tinto Ltd.
总部地点:澳大利亚(Australia)
上市地点: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
股票代码:RIO力拓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Rio Tinto Plc
总部地点:英国
上市地点:伦敦
股票代码:RIO

亚洲大米供应紧张(华尔街日报)

2008年04月04日09:४१

泰国为稳定国内大米价格而限制出口的举措影响到了其他依赖泰国米的亚洲地区。

担心米价上涨的香港人到超市抢购大米,菲律宾的消费者则纷纷将政府补贴的定量配给米抢购一空。由于越南爆发了虫灾,泰国米因此变得炙手可热。泰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国,越南位居第二。与此同时,亚洲各国政府的稻米储备都在不断减少。

在泰国,虽然目前尚未出现恐慌迹象,但为了防止人们囤积大米,一些超市限制个人消费者的大米购买量。不过严重依赖泰国米的周边国家已经感觉到了无米之痛。在这些国家,泰国中级米的价格已较年初涨了一倍多,并且泰国政府的一位官员最近还预测价格会继续上涨。

从中国到印度尼西亚,食品价格上涨都导致了高通膨和通货膨胀预期,瑞士银行(UBS AG)将2008年印度尼西亚的通货膨胀预期从6।3%上调至7।4%。该行的经济学家Chiou Yi Chang周四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我们认为食品供应短缺造成的通膨压力是导致最近通货膨胀大幅上涨的罪魁祸首。不过,印尼首都雅加达的物价在今年早些时候发生暴涨之后,最近几天似乎已有所回落。
过去两周里,菲律宾国有水稻经销商国家粮食局(National Food Authority)一直在马尼拉总部出售有大幅补贴的大米。政府官员表示,成百上千的人过来买越南和美国大米,政府规定每人每天只限买4公斤(合8।8磅)这种低价配给米。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稻米进口国,该国9,100万人的用粮仰赖从越南、泰国和美国进口的大米。

马尼拉的一位出租车司机Gaudencio Parado抱怨道,在郊区的市场里,米价已经从每公斤23比索涨到了31比索(合75美分)。现年34岁的Parado有三个孩子。他开车到市中心买政府补贴的低价大米。他说,我们家受到了严重影响,一公斤大米只够吃两天,所以为了减少大米的消耗,我们还吃红薯。现年40岁的Elive Dagdaga说,由于米价上涨,她抚养10个孩子越来越感困难。她需要买政府补贴米,否则就得开始吃方便面了。

在香港,连锁超市百佳(Park 'N Shop)尚未提高米价。该超市发言人Jeremy Lau说,虽然我们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但是公司将尽力稳定零售价格。
不过,周四中午还是有位男子冲进当地超市,买了两袋泰国金凤凰大米。这位自称姓王的先生说,这是给老板买的,他住的地方已经没有米卖了,所以让王先生过来给他家买点米。在香港,泰国香米的消费量约占大米总消费量的90%。本周早些时候,香港政府的一位官员警告公众不要囤积大米。就连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感觉到有必要就此事发表看法。

据国有媒体《中国日报》报导,温家宝周一表示,请公众放心,因为中国稻米供应充足。他还说,政府将保证香港和澳门有充足的大米供应。

2008年3月31日星期一

米价一路涨 农民囤粮忙

米价一路涨 农民囤粮忙
2008年03月31日13:43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
随着大米价格触及新高,亚洲的农民纷纷囤积粮食,这或许令亚非地区出现粮食短缺的局面,进而可能引发广泛不安。
由于需求增加、国家储备逐渐减少,加上全球第二大大米输出国越南(第一为泰国)爆发虫灾,亚洲的米价今年以来已经上涨了一倍。
上周四,作为粮食市场实际基准的泰国产中级大米涨至每吨760美元,而去年年底时其价格仅为每吨360美元。
亚洲各政府为保证国内供应纷纷限制出口,这也给米价带来了进一步的上行压力。
上周五,印度公布了一条新的市场规则:将大米出口的最低价设为每吨一千美元,以此鼓励贸易商转向国内市场而不是等待观望出口价进一步上涨。不过泰国等地的农民似乎仍愿意等待出口价提高,为此就算违约也在所不惜。
泰国米商出口公会(Thai Rice Exporters Association)主席Chookiat Ophaswongse谈到,看着米价不断上涨,农民和磨坊主已经开始囤积粮食。由于无法确保货源,那些已经与国外买家签订供应合同的出口商如今正想办法补偿客户。
在泰国商务部长Mingkwan Saengsuwan上周预言米价将很快触及每吨一千美元、并鼓励本国农民充分利用这一形势之后,情况变得更糟了。
总部设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官员罗伯特•齐格勒(Robert Zeigler)指出,几个月后市场才能清楚知道米价究竟将涨到多少。他说,更糟糕的是,整个市场将陷入瘫痪,当人们认为价格将升至每吨一千美元时,有谁会愿意以750美元的价格出手?
对于中国和美国这样的市场来说,由于他们在粮食问题上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因而亚洲米价的此番上涨几乎对他们没有影响。
但印度尼西亚和伊朗等进口大国在今后三、四个月里或许得想方设法确保订单,他们各自所需的粮食可能都高达一百万吨。
随着基本食品价格的一路飙升,几内亚、埃及、菲律宾等国已经爆发了抗议活动。燃料价格上涨推高了食品的运费,加之政府粮食储备减少,这一切都使目前的市场形势进一步恶化。
美国农业部预测,2008年全球大米储备将降至25年来的最低水平。
在全球头号大米进口国菲律宾,总统阿罗约(Gloria Macapagal Arroyo)正考虑颁布一项禁令,禁止将农田开发为住房项目或是高尔夫球场。此外,其内阁部长还敦促餐馆将店内所供米饭的份量减半。
2000年,全球大米储备达到1।50亿吨,此后几年米价涨势一直相对不大。2006年时的米价还不到每吨300美元。加速上涨始于去年第四季度,当时越南和菲律宾遭受大面积洪灾以及粮食库存下滑一下子令市场需求吃紧起来。
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不断发展也给世界粮食供应带来了额外的压力,因为随着这些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食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除此之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也使大米消耗量大为增加,这是因为与其他主食相比,大米不仅更易于储存、更富有营养,也更容易烹制。过去二十年间,许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饮食习惯开始转向大米,也正是这一地区消化了大部分来自泰国和越南的大米。
齐格勒回忆说,一位肯尼亚同事告诉他,她们小时候全家只有在圣诞节时才吃大米,而如今每天都像圣诞节一样。随着大米供应“争夺战”的不断升级,非洲国家(有些国家的大米消耗量中约有四成依赖进口)也许会发现自己“不敌”那些与大米出口国联系更紧密的国家。上周五,根据一项政府间协议,越南承诺向菲律宾供应150万吨粮食。菲律宾农业部长黄严辉(Arthur Yap)表示,为了保证对菲律宾的供应,越南削减了向其他国家的出口配额。

媒体奥运报道摘编(FTCHINESE)中国启动奥运火炬全球传递

中国启动奥运火炬全球传递

英国《金融时报》马利德(Richard McGregor)北京报道 2008年4月1日 星期二
-->-->
中国昨日启动了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标志着北京奥运会的最后准备工作开始加速。目前,对这一举世瞩目的盛事可能难以摆脱外界因西藏和其它问题而发起的抗议活动,中国政府的焦虑和愤怒正与日俱增。
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他潜在的接班人习近平主持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仪式。胡锦涛把火炬交给接力传递的第一棒,象征北京奥运全球火炬传递开始。
胡锦涛很少公开露面,即便在昨天那样保安严密的情况下也是如此。他的出席突显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于奥运成功的高度重视。


“百年奥运,中华梦圆,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主管北京奥运筹备工作的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致辞中表示。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国将把奥运火炬传递到珠穆朗玛峰峰顶。官方电视台的两名摄像师专门为此接受了两年培训。
奥运火炬的境外传递路线将经过21个国家,历时130天。这一部分的火炬接力将更为敏感。上周在希腊举行的奥运圣火点火仪式,就遭到抗议活动干扰,预期奥运火炬在今后的传递路线上也将成为抗议目标。
在巴黎、伦敦的狭窄街道上传递奥运火炬,需要在火炬周围部署严密保安,这将激怒本想把这一活动立意为“和谐之旅”的中国政府。
近日中国在该问题上的忧虑有所加剧,原因是在西藏最近发生暴力事件后,某些欧洲国家内部有人支持抵制8月8日的奥运会开幕式。
中国指责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和中国媒体所称的“达赖集团”,要他们为3月西藏发生的骚乱和针对汉人的攻击事件负责。
官方的新华社昨日详尽阐述了中国所称的“达赖集团”煽动暴乱的证据,并援引了拉萨一名被捕嫌疑人的“供认”。新华社称,这名“嫌疑人”说,西藏流亡政府“安全部”让他向西藏寺庙和社会散发“西藏人民大起义运动”的宣传材料。
但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几乎没有提到达赖喇嘛,而是将指责矛头指向由流亡的西藏年轻人组成的团体“藏青会”。
据西藏党报《西藏日报》报道,8名政府高官已遭撤换,这显示中央政府对当地官员未能预见出现骚乱感到不满。
全球传递的奥运火炬将在8月6日回到中国。两天后,将用它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点燃火炬塔。

媒体奥运报道摘编(华尔街日报)北京严阵以待 圣火顺利交接

北京严阵以待 圣火顺利交接
2008年04月01日10:34 华尔街日报 中文网络版

中国多位领导人周一参加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奥运会火炬交接仪式,现场戒备森严。而在为期130天的火炬接力活动中,这恐怕将是最安全和抗议者最少的一站。自从奥运圣火上周在希腊雅典点燃后,这项活动便成为抗议者的目标。
采集相关报导
当奥运火种在护送下抵达北京后不久,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在天安门城楼前宣布,“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将传递和平友谊的心声”。在仪式举行期间,现场周围被隔离开来,附近的地铁站也暂时关闭,而国家电视台的现场直播也作了延迟处理,这样便可以腾出足够的时间来将干扰仪式的突发事件从画面上删除,正如上周在希腊有抗议者打断刘淇发言时的那种处理方式。包括学生、退休老人和舞蹈演员在内的数千名表演者身着各色民族服装,高喊“加油,中国”的口号并进行了文艺演出,他们身后的标语上写着“超越、融合、共享”。包括胡锦涛和习近平在内的中国领导人出席了仪式,并在讲话中多次提及火炬接力活动的主题──“和谐之旅”。本届奥运的火炬将在全球五大洲传递,是奥运会历史上距离最长的火炬接力活动。而现在看来,活动过程中将难以避免地出现不和谐音符。例如法轮功习练者和达尔福尔活动人士都表示要半途杀入接力活动来宣传他们的主张。而藏独组织则要求取消火炬接力的拉萨站。支持中国的人士也加入其中。自上周开始,就有国内外的支持者在博客上声援北京奥运会和中国。此外,一些西方媒体受到了抗议邮件的轮番轰炸,他们被批在对西藏骚乱事件的报导中出现了明显的偏向性。
广告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伯克利分校从事族裔研究的教授王灵智上周日在《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发表观点文章,呼吁抗议者不要将火炬接力活动变成“特殊问题的路边秀”。他称,奥运理念将因此“失去光彩,国际社会的利益将因此受损”。在新德里和华盛顿的藏独活动人士周一组织了示威游行,以抗议中国政府最近在西藏及其他地区镇压反政府骚乱的行动。为了平息局势,中国政府已经逮捕了四百余人。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奥运官员一直坚持表示,火炬接力活动将按计划进行,这其中包括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中方未透露火种将于何时登上珠峰。不过火炬接力将分两路进行,一路将途径许多抗议活动的“高危”城市,例如伦敦、旧金山和巴黎。而另一路登珠峰的圣火火种将装入特制灯笼内,然后带到珠峰上,时间可能是在4月底或5月初。然后按计划两路火炬将在西藏合二为一,不过现在看来,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无论在后勤上还是安全上都变得极具挑战性。按计划,一组报导人员将跟随火炬到达珠峰登山大本营。中央电视台(CCTV)将对圣火登顶进行电视报导。对一些人来说,圣火登顶是中华民族崛起的一大象征。北京奥组委的一位发言人表示,为了报导这一盛况,两名央视摄影师已进行了两年的登山训练。从周一奥运火炬交接仪式上贵宾们的讲话中,察觉不出上述争议的存在。国际奥委会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Hein Verbruggen)在讲话中称,“从今天开始,火炬的传递将创造希望”,火种无论在哪里都将“点燃运动的激情”。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宣布参与3.14拉萨反政府骚乱中纵火杀人案的4名嫌疑人已被逮捕。《西藏日报》周一引述拉萨市公安局副局长江再平的话报导说,3起商店纵火杀人案的主要嫌疑人已被逮捕,其中包括导致5名少女被烧死的一起服装店纵火案。美联社报导引用江再平的话称,目前警方已逮捕了414名参与反政府骚乱的犯罪嫌疑人,另有298人自首。